深度技术:卫星互联网的手机直连卫星,手机侧增量在哪里?

用户头像
Celalion
 · 北京  

我们知道,手机用于通信部分的芯片,主要是两部分:基带、射频。此前Mate60横空出世时,手机直连卫星的龙头华力创通就是提供天通卫星基带芯片,从而一波3倍。

我们也知道,天通卫星是高轨卫星,由于距离远,卫星通信延迟大、网速慢。现在,更高通量、更低延迟的低轨卫星星座来了,是否有类似的机会呢?

前面已经《商业航天系列之三:手机直连卫星龙头臻镭科技之相控阵分析及相控阵法则》里面和球友聊到过,在手机直连卫星时,有3种实现方式。

今天详细讲解一下,里面会涉及一些通信技术,我尽量说的直白,但水平所限,错误和不全之处请见谅。

如果不清楚手机直连卫星,为什么必须用相控阵天线,可以看这篇文章网页链接

1、Mate60的外挂模式

手机采用外挂的卫星基带芯片,并研发专门的内藏式卫星射频天线。

由于天通卫星授权华力创通进行基带芯片开发,而且在这个领域已经积累很深,不管是从商业模式,还是研发时间看,菊花自己重头开发一款卫星基带芯片,都是不现实的。

因此菊花就采用了外挂华力创通的天通卫星基带芯片,同时,研发了专门的卫星射频天线,提高发射功率,这个研发创新是非常难的,有兴趣的可以找相关的文章看看。

但是,这种方式只能手机与卫星进行窄带连接,网速低、延迟大,想用来上网刷视频是不行的,只能用于应急通信,打电话、发短信、发彩信都是可以的,别的干不了。

这种模式下,卫星运营商出于主导地位,手机跟着卫星的通信标准走。

2、ASTS和星链的DTC模式

手机侧无需任何改动,采用现有手机可用的频段来进行卫星和手机的双向通信,也采用与地面通信一样的空口协议来通信。手机侧硬件不改动,手机发射信号的功率和增益都是不变的,信号增益完全靠卫星增大天线面积来实现。卫星配置的相控阵越大,能获得的网速就越快。


手机在没有地面基站信号的地方,可以直连卫星,手机无需任何改动,因为采用的频段是现有地面移动通信的频段,空口协议也是兼容地面,手机可以直接处理。但是如果手机到了有地面基站信号的地方,应该会自动切换到地面运营商的基站链路上去,这个切换规则事先都要定好。因为这个时候,地面和卫星都用相同的频谱,这就产生冲突,无法通信。这也是为什么空叉和ASTS都必须和运营商合作的原因,核心是频谱的使用。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手机无需改动,直接就可以享受卫星直连。没有用户侧的硬件成本,同时,也能绕开3GPP的标准,在初期先行去开拓市场,抢占先机。

但是,这对于卫星相控阵天线的要求就非常高,这也是我们看到星链和ASTS持续升级卫星,不断加大卫星体积和天线面积的关键所在,ASTS的都已经到223平米了,星链的V3估计也是上百平米。

这种模式下,卫星运营商和传统通信运营商是合作共赢的,卫星运营商可以获得地面的存量客户资源,传统运营商可以获得卫星通信分成收入。

3、3GPP主导的NTN模式

这种方式下,3GPP会定义卫星通信采用什么频段,也会定义手机直连卫星时的空口协议。拿什么频段用于卫星通信,估计得等6G Release 19了吧。

从业界的预测来看,低频段会采用L/S频段(2GHZ左右),主要用于控制信道,波段长覆盖好,方便接入;中频段会采用6GHZ左右的黄金频段,主要用于传输信道,带宽大网速快;高频段是采用毫米波,这个目前产业相对还不成熟,由于发射功率高,对射频芯片、天线设计、电池的续航要求都很高,还需要产业链共同努力突破。

我们知道,手机如果要支持新的频率,那么手机的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和毫米波天线,也需要相应的硬件支持,具体为:

(1)基带芯片,主要是要增加内置的通信协议,从硬件上来说,没有什么增量,毕竟基带芯片这个市场,高通、三星、苹果、联发科、海思、紫光展锐、翱捷科技就这几家。

(2)射频芯片,会增加的是毫米波射频芯片,因为现在5G手机都是支持sub 6G的,6GHZ往上的毫米波,才是增量。

(3)射频天线:这块的增量与射频芯片差不多,也要增加对毫米波的支持。估计会采用微带相控阵天线,来实现增益。这个部分苹果手机上面已经有了。


在卫星侧,同样必须配置巨大的相控阵,手机才可以直连卫星。

因为不管采用什么通信协议和通信频段,手机发射功率的上限是卡死了的,毕竟辐射大了对人体有害。所以,要想获得信号增益和带宽,只能加大卫星天线面积。

这与第二种的区别在于,卫星通信的频段与地面运营商的频段都统一纳入3GPP的协议中了,互相可以通信,不会冲突。这就是说,在有地面基站信号覆盖的地方,地面通信运营商、卫星运营商都有各自的频谱,不会产生冲突。

在NTN模式下,3GPP体系下庞大的产业链,包括传统的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商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定义通信协议,定义芯片标准,他们也有动力也有能力去建设低轨星座。

具体到菊花和中兴,他们最核心的事情,肯定是先要去做卫星上面的基带芯片,毕竟,我们的运营商三傻,外加菊花中兴,是要主导6G通信产业链的。因为通信协议和标准,才是整个通信产业的核心。

之前市场传闻的所谓菊花的载荷,从产业跟踪和进度推算,大概率就是指这个基带芯片及周边处理系统,相控阵天线部分更多还是要听卫星抓总方的。

看明白了这3种路线,我们就可以总结概括一下:

1、 手机侧的增量:取决于NTN标准的明确,主要增量在于毫米波射频芯片和毫米波天线,但由于整个产业已基本成熟,个人感觉增量体现在核心公司上略显不足;

2、 卫星侧的增量:巨大的相控阵天线,阵列面积越大越好、阵元越多越好、芯片越强越好。这个也是个人看好相控阵芯片核心臻镭科技的原因。关于臻镭科技的基本面,为什么是手机直连卫星的龙头,为什么是新质战斗力的核心,之前写过很多文章了,可以去我的专栏看。

当然,卫星侧同时受益的还有太阳能电池板,因为卫星越大,对电力的需求也越大,以后都是翼阵一体了。这两天热炒的上海港湾就是这个方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研究。此前,我也写过电科蓝天ipo的事情,简单聊过三结砷化镓电池。

好了,这基本就把手机直连卫星的增量都讲清楚了。

如果有疑问的,可以先去我的专栏,把商业航天系列文章先看一下。

欢迎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暴富!

商业航天专栏系列文章,点击这里网页链接

$上海港湾(SH605598)$ $臻镭科技(SH688270)$ $中国卫星(SH6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