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在超节点赛道上的护城河

用户头像
ARIESo3_
 · 上海  

中兴通讯已把“整机-交换背板-机内高速交换芯片”三大核心卡点一次性打通,并在国产短板的“Scale-Up 交换芯片”率先量产验证,叠加运营商+互联网双轮订单落地,使其成为国产超节点事实上的“链主”厂商。

1.技术维度:从概念到量产,三条护城河一次成型

整机:已发布两代超节点
• 2025-04 发布“智算超节点 1.0”,单机柜 8-GPU 模组,GPU 间 400GB/s-1.6TB/s 全互联;
• 2025-07 发布 2.0 版本——光跃 LightSphere X,采用曦智硅光 OCS 芯片+壁仞 GPU,实现 2 千卡级规模落地。

Switch Tray(交换背板)
自研 51.2T 盒式+400GE/800GE 框式交换机已规模进入 BAT 机房;
• 光互连版本 Switch Tray 与整机一起打包,形成“机柜即节点”交付范式,降低客户布线复杂度 60% 以上。

机内高速互联交换芯片(Scale-Up Switch)
• 2025-08 首次公开 7.2T 分布式转发芯片 + 112 Gb/s 高速总线技术,补足国产 GPU 缺乏 NVLink/InfiniBand 级互联的短板;
• 芯片采用 Chiplet + 16nm 工艺,已在台积电流片回片,功耗较博通同级别方案低 18%,预计 2025-Q4 规模量产。

三条护城河不是简单并列,而是“芯片-背板-整机”垂直耦合,形成国内唯一一家可交付“Level-3 超节点”(机柜内>256 GPU 全互联)的厂商。

2.产品维度:全栈 AI 生态与三大商业场景

全栈 AI 产品矩阵
• 计算:珠峰 CPU + 定海 DPU + GPU 服务器;
• 网络:框/盒式交换机 + 高速背板 + 机内交换芯片;
• 平台:AI Booster 训推一体平台,已适配 DeepSeek、Pangu、ChatGLM 等主流大模型。

三大商业场景落地
a) 运营商:中国移动 2025-2026 AI 推理设备集采,中兴中标 8.85 亿元(份额>50%),全部采用 CUDA 生态超节点整机;
b) 互联网:与百度联合发布“昆仑芯 P800 超节点”,2025 年订单已锁定 3.2 亿元;
c) 政府/行业:上海仪电智算中心 2 千卡光互连集群,2025-Q3 交付,政务大模型标杆案例

3.国产替代路线上的溢价

市场空间
• IDC 测算:2028 年中国 Scale-Up 网络设备(交换机+芯片)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669 亿/214 亿元,相当于在现有以太网市场基础上再增厚一倍;
• 渗透率节奏:国内滞后海外约 1 年,预计 2025-2028 渗透率 5%→19%→45%→72%,呈 J 型曲线。

竞争格局
• 整机:华为(昇腾 384 卡)、浪潮、新华三、超聚变均推出整机,但仅华为、中兴具备自研交换芯片;
• 芯片:博通Marvell 占 85% 份额,国产仅中兴、寒武纪、芯动三家量产,中兴是唯一同时做整机的厂商。

订单能见度
• 2025 年已公告在手 AI 服务器/超节点订单 24.6 亿元,预计全年确认收入 19 亿元,同比+340%;
• 2026-2027 年运营商集采扩容+互联网大厂推理集群升级,券商模型给出 45%/60% 复合增速

超节点不是单一产品,而是“算力+网络+芯片”的系统级机会。中兴通讯凭借“芯片-整机-生态”垂直一体化,已在国产赛道率先拿到门票;随着运营商与互联网两大订单持续落地,公司有望在 2025-2027 年进入盈利与估值的“双击”周期。$中兴通讯(SZ000063)$ $锐捷网络(SZ30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