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问我,什么样的仓位管理比较合理?仓位管理上,我最认可段永平的意见,他认为仓位管理不是关键,关键是要买自己懂的公司,他还说过,他创业的时候只做一家公司,仓位是100%。人一般不会在自己懂的公司上吃大亏。
仓位管理并不是最重要的,买懂的公司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能碰到自己懂的几家公司,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都好,而且价位都是低估或合理的,买几家也是挺好的,当然这样机会较少的,一般一两年能碰上一个好机会就不错了,我觉得就没必要为了所谓的仓位管理去买自己不太懂的、商业模式较一般的公司,这样不是降低风险,而是加大了风险。
有种观点说买一个公司股票上限是40%,我不认可这样的观点,如果自己就懂两家企业,难道一定要强迫自己买第三家不懂的公司吗?要真正懂两家企业并不容易的,段永平说过懂一家企业不会比读个本科容易,读个本科一般要四年,他还说过,他12年真正看懂的企业只有两家,平均每六年一家。
有一些朋友说我80%腾讯仓位太高了,可能潜在的意思说我比较激进,其实不管是创业和投资都是很保守的,我只敢对我深入理解的、把握大的公司下重手,阿里巴巴和美团我也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但一直没在他们身上找出像腾讯的确定性,看他们未来有些模糊,所以一直下不了重手。我觉得在自己能力圈内投资就是保守,在自己能力圈外,哪怕买了十家公司,每家10%仓位,也是激进的。
当然我也有仓位管理的,首先买腾讯都是闲钱,万一腾讯出了大问题,这笔投资都亏了,对我生活没有实质影响,而且一家企业一般不会无缘无故突然出大问题,例如,恒大出问题根本原因就是杠杆太大了,而且恒大出事前一年,有个做房地产园林设计朋友跟我说过,他们不做恒大生意,他们付款都用商票,当时市场2折都没人要。其实一家公司真出问题行业内的人也会提前感知的。我自己在互联网行业从业16年,互联网行业朋友很多,认识很多腾讯在职和离职朋友,还有很多腾讯主要竞争对手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网易等公司在职和离职朋友,如果腾讯真出较大问题时,我相信我能提前感知到,可以提前止损。腾讯商业模式很好,微信护城河既宽又深,小马哥带领的管理层也是德才兼备的,相信十年内腾讯出大问题概率很小,我80%仓位买这样公司,看似激进,其实是保守的。
同时,我认为有黑天鹅或我自己可能忽略的情况,例如出现大技术革命,腾讯应对不好,失去了社交地位。为防范这样风险我也买了15%左右茅台,不管理出现什么技术革命,茅台只需保证茅台酒质量,茅台就不会出大问题,有个茅台镇上朋友跟我说,茅台人很多是二和三代,质量文化深入他们血液。只要茅台不出大问题,我的家庭生活也不会有影响。
我觉得最优的仓位管理是结合自己家庭的情况,如果股市100%是闲钱,万一全亏了不影响生活,全仓一个自己懂的公司我认为也没问题;如果像我这样,有部分不算真正闲钱,在懂的公司里面适当分仓也是一种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仓位才是最优的,而不是一个外在的标准,例如一个公司股票不要超过30%或40%,每个投资者实际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懂的公司数量也是不一样的,不可能有一个外在标准,适合所有投资者。当然,如果自己懂三家公司,价格也合适,每家买33%左右,自己是最舒服,也是自己最优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