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践价值投资四年多感悟和反思

用户头像
本观
 · 浙江  

价值投资作为全球资本市场公认的有效策略,我认为核心锚点在公司,而不是市场交易价格,通过分析与长期视角理解企业,看懂未来企业未来现金流,并作为依据对企业进行估值,对比企业现在交易价格,低估或合理价格买入,长期持有,赚企业自身成长的钱,顺便赚市场额外馈赠。下面我将结合我四年多价值投资实践,谈谈感悟和反思。

一、买股票等于买公司一部分

股市的创办初心是让企业卖一部分股权融资,扩大企业生产,赚取更多利润,投资者享受企业成长带来的收获;如果投资者急需用钱,还可以把股权转卖给其他投资者。价值投资的核心关键点在于将股票视为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而非简单的交易筹码。

投资者要像企业所有者一样思考:企业商业模式怎么样?企业文化怎么样?企业如何盈利?竞争优势是否可持续?管理层是否值得信任?。。。

投资者从自己熟悉领域入手,会比较容易,我在互联网从业16年,比较懂互联网,就从互联网行业入手,互联网行业比较内公认优秀公司是腾讯,我看了腾讯上市以来所有财报;看了马化腾、刘炽平、张小龙和任宇昕我所能找得到的演讲、采访、公开信、内部讲话和书籍,体验和观察腾讯系列产品决策;问了腾讯在职、离职员工、上下游供应商、竞争对手对腾讯的评价,深入研究和调研了腾讯后,认为微信社交有多边网络效率,越多人用越好用,后来者哪怕做出比微信更好即时通讯软件,但用的人少,朋友没在上面,想找的人找不到,也是没有人会用的。微信社交护城河既深又宽,腾讯在社交上发展了三大业务:1、增值业务,2、广告,3、金融和企业服务。同时通过多方面了解,发现腾讯企业文化很好,有用户导向文化,以马化腾讯为首管理层是巴菲特口中德才兼备的管理层。有了对腾讯这些认识后,价格合理时,就开始买入腾讯股票。

二、正确看待市场

格雷厄姆提出的市场先生理论揭示了市场的非理性本质:市场参与者情绪化报价,时而亢奋(给出高价),时而抑郁(给出低价)。投资者应像对待情绪不稳定的邻居一样,利用其极端情绪而非被其左右,在市场抑郁时,对一家企业给出低估于内在价值时买入;在亢奋时,对一家企业给出远高于内在价值时卖出。

2021年和2022年腾讯受双减、缓发网游许可证、反垄断调查等宏观因素影响,虽然这些并不会影响腾讯核心竞争力,但市场还是受此影响,股价大跌,从775股价一路下跌到198,我认为市场抑郁了,对腾讯定错价了,持续买入腾讯,在腾讯299时用光了我所有闲钱。我感觉我基本不太受市场影响,也较好把握住给出的好价格,如果市场后来没给出低价,我不会买这么多腾讯股票。

三、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指市场价格与企业内在价值的差额,本质是为错误预留缓冲空间。如果自己评估一家企业内在价值是1000亿,当市场给出打折价才买入,例如打5折,500亿时买入,不但能买到便宜公司,还能留有一定安全垫,如果自己评估有误,也不至于损失惨重。1973年,巴菲投资华盛顿邮报很好体现这一理念运用,当时华盛顿邮报市值仅8000万美元,但其房产与印刷设备估值已超4亿美元。最终获得超20倍回报。当然这样机会是可遇不可求。

安全边际这方面我把握较差,2021年580开始买入腾讯,这时的腾讯只是合理价格,并没有安全边际,这是我以后要提升的地方。

四、能力圈

巴菲特提出能力圈原则,强调只投资自己真正理解的企业。诚实回答自己关于企业这些问题:企业商业模式好不好?企业文化好不好?企业如何盈利?客户为何选择它?竞争优势能否持续?未来5-10年能否抵御竞争?未来10年能赚多少钱?企业管理层是否德才兼备?。。。

当自己理解了企业,股价腰斩了,不但不慌,还想买入,说明这是才自己能力圈内;如果股价腰斩了,很慌,到处问题企业是否出了问题?想卖掉,说明不在自己能力圈内。

我在2021年时大概能看到腾讯十年后腾讯社交地位还会在的,只要社交地位在,每年千亿以上利润就有保证;后来更深入研究腾讯后,我大概能看到腾讯十年后,腾讯社交、游戏和支付三大核心业务还会在,相对清晰看到五年后腾讯大概业绩,也能大概看到腾讯十年后的业绩,我认为腾讯在我能力圈内。而且也是经过市场大跌检验,2021年580买腾讯后,腾讯每跌5%左右我就加仓一次,550、520,500,470。。。299等都买过。

腾讯对比我第一次买入价腰斩后,我还想加仓,当腾讯跌到250时,当时所有闲钱用过光了,我想过要卖掉部分邮储银行(我当时第二仓位),后来想了下,如果我对腾讯判断是对的,已有腾讯股票未来足以让我赚到这辈子够用的钱,万一我对腾讯判断有问题(投资没有100%准确),有邮储银行股票,也不影响我的生活,邮储银行股息率也远高于腾讯,就没换了。回头看,如果当时卖掉部分邮储银行换腾讯股票,现在能多赚很多钱,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这样组合让我有底气完全忽略市场,市场涨跌完全不影响我生活,如果当时换了,随着腾讯跌到200左右,可能最终会全仓腾讯,这样心里可能会不安,因为没办法笃定腾讯100%没问题,做企业不是做数学题,不存在100%,反而会影响我持有腾讯。

2021年听朋友说李录买入邮储银行,研究了下邮储银行,认为邮储银行资产质量较高,倒闭可能性极小,息差在大银行中,也仅次于招商银行,本来想着邮储银行未来五年利润有可能翻一番,如果PE也翻一番,有机会双击,股息也挺高,后来受宏观影响,利率一直下降,息差不断缩小。持有邮储银行的时间里,邮储银行和腾讯经常同时跌,但我只想加仓腾讯,我还经常会上港交所网站,看看李录是否有卖了仓邮储银行?去年实在想不明白未来五年利率会是上涨还是下跌,我慢慢明白了邮储银行并不在我能力圈内,去年把邮储银行全部换成了茅台。持有邮储银行三年,没亏也没赚,如果去年不换茅台,今年能多赚28%左右,但我也不后悔,买了自己不懂公司,就像做自己不懂的生意,没亏钱已是幸运了,赚钱本是不太可能,哪怕是抄李录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