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中有稀土资产的公司

用户头像
小小东小
 · 上海  

ST板块稀土资产深度研究报告:战略资源价值与风险并存的投资标的
投资要点
稀土作为"工业维生素"和战略性资源,在新能源、军工、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全球供应链重构和国家政策调控,稀土资源价值持续提升。本报告聚焦ST板块中拥有稀土资产或历史上涉及稀土业务的公司,从投资和研究角度全面分析其价值与风险。
核心观点:ST板块中真正拥有稀土采矿权的公司稀缺,仅*ST创兴(600193)一家拥有广西崇左六汤稀土矿40%权益,资源储量超100万吨REO,具有较高战略价值。其他涉及稀土业务的ST公司多处于产业链下游加工环节或仅为参股状态,资源价值有限。当前稀土价格企稳回升,拥有真实稀土资产的ST公司有望受益于资源价值重估,但需警惕高负债率、业绩亏损和退市风险。
一、稀土行业概述:供需格局改善,价格企稳回升
1.1 稀土资源战略价值凸显
稀土元素是指钪、钇和镧系元素等17种金属化学元素,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军工、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5年,全球稀土产业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中国继续强化稀土资源管控,工信部发布《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明确指标向大型集团集中,供给刚性强化;另一方面,《稀土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推动行业规范化,中小产能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将显著利好头部企业。
1.2 供需格局改善,价格触底回升
2025年以来,稀土市场供需关系逐步改善。缅甸稀土进口仍未完全恢复,国内开采指标严控,稀土供需缺口持续扩大;需求端,2025年或成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高性能钕铁硼需求激增,稀土长期价格中枢有望上移。
10月10日晚间,包钢股份北方稀土发布公告,上调2025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关联交易价格。公告均称,拟将2025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关联交易价格调整为不含税26205元/吨(千量,REO=50%),较此前上调14.3%。稀土价格企稳回升,对拥有稀土资产的ST公司形成利好。
1.3 产业链结构分析
稀土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采矿、选矿)、中游(冶炼分离)和下游(深加工及应用)三个环节:
• 上游:包括稀土矿开采和选矿,是整个产业链的源头,资源壁垒高,价值含量高
• 中游:主要是稀土冶炼分离,将稀土原矿加工成各种稀土氧化物、盐类和金属
• 下游:包括稀土深加工和应用,如钕铁硼永磁材料、催化材料、储氢材料等
ST板块中涉及稀土业务的公司分布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但真正拥有上游稀土采矿权的公司非常稀缺,这也成为评估相关ST公司价值的重要因素。
二、ST板块稀土资产全面扫描
2.1 拥有稀土采矿权的ST公司
*ST创兴(600193):稀缺稀土采矿权持有者
公司概况:ST创兴前身为创兴资源,于2025年5月6日更名为ST创兴,公司主营业务为矿业投资、实业投资,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目前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建筑装饰和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领域。
稀土资产: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金冠矿业持有广西国兴稀土矿业有限公司40%股权,后者合法拥有广西省崇左市六汤稀土矿的采矿权,生产规模为20万吨/年,矿区面积为0.8643平方公里,这是广西省唯一的稀土采矿许可证。广西崇左市六汤稀土矿区Ⅰ矿段保有稀土氧化物总量3368.11吨,平均品位为0.149%。
资源价值:广西国兴稀土的稀土矿属于中钇富铕型稀缺稀土资源,主要用于高端磁材生产,储量超100万吨REO(稀土氧化物)。按可比公司估值测算,仅广西国兴稀土采矿权一项,潜在价值已超百亿。该矿区年产能设计为200吨稀土氧化物,按当前稀土价格测算,潜在资源价值超百亿元。
财务状况: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37.4万元,同比下降99.0%;归母净利润-1371.12万元,同比下降98.15%;扣非净利润-1398.11万元,同比下降91.47%;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2.62万元,同比下降99.5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842.03万元,同比上升10.59%;负债率83.01%,投资收益143.62万元,财务费用226.38万元,毛利率-42.45%。
投资逻辑:
1. 公司拥有的广西国兴稀土采矿权是A股ST板块中稀缺的稀土资源资产
2. 稀土战略价值提升,价格触底回升,有望带动资源价值重估
3. 股权结构变动频繁,2025年4月16日,公司控股股东与辽宁璟铖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每股3.283元的价格转让8.15%创兴资源股权,资本运作迹象明显
4. 历史问题逐步出清:2023年战略转型数字经济,形成"稀土+算力"双轮驱动,管理层引入通信、大数据领域高管,释放革新信号
风险提示:
1. 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37.4万元,同比下降99%,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2. 连续三个季度营业利润为负,近三个季度营业利润为-1.7亿元,-479.4万元,-865.6万元
3. 高负债率83.01%,短期偿债能力弱,流动比率仅0.77
4. 应收账款/营业收入比值高达86959.53%,存在较大坏账风险
5. 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2025年不能扭亏,存在退市风险
2.2 涉及稀土冶炼分离的ST公司
港股中国稀土(00769.HK):深陷财务危机的稀土冶炼企业
公司概况:港股中国稀土全称是"中国稀土控股有限公司",主要做稀土氧化物制造和耐火材料销售,总市值约19.53亿港元,属于中小型企业。该公司与A股的中国稀土(000831)完全是两家不同的公司。
稀土业务:公司主要从事稀土氧化物的生产和销售,属于稀土产业链的中游冶炼分离环节。公司拥有一定的稀土分离加工能力,但规模较小,不具备稀土采矿权。
财务状况:业绩常年亏损,2024年亏损1.04亿港元。2025年8月26日公告称,要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潜在的资产挪用、未经授权交易及违反上市规则"的情况,原本该披露的2025年中期业绩也因此推迟发布。
风险事件:
1. 调查结果表明,公司两家附属公司涉及多宗诉讼及强制执行案件,到期未履行的债务金额可能已超出实缴资本,目前它们已被纳入中国内地的"被执行人"及"限制高消费"名单
2. 两家公司涉及多起司法诉讼,其中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的三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共同涉案且金额较大,被执行金额分别为2446万元、3469万元及1.19亿元
3. 2025年7月22日公告称,公司执行董事蒋泉龙欠债超2亿元人民币,久拖不还,已被要求立刻卸任董事职务
4. 2025年9月,公司公告通过全资子公司以1.5亿港元收购1600公斤钨条,被质疑估值过高,港交所已向公司发出审查后查询
投资风险:
1. 公司深陷财务危机和管理危机,经营状况极差
2. 涉及多起法律诉讼和执行案件,债务负担沉重
3. 内部控制失效,存在资产挪用和违规交易风险
4. 2025年6月18日起已暂停买卖,复牌时间不确定
2.3 涉及稀土应用的ST公司
*ST亚太(000691):主营业务与稀土无关的ST公司
公司概况:*ST亚太全名为甘肃亚太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海南寰岛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1997年上市。公司于2025年4月30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戴帽加星。
主营业务:公司主营业务为精细化工产品中的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及饲料添加剂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吡啶类化工产品、硝化类化工产品及其他精细化工产品如硫化物等。
稀土关联:公司官网和公开资料中未提及稀土业务,也未在稀土产业链中有所布局。此前有市场传闻与稀土业务相关,但未得到公司证实。
财务状况: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9015.63万元,同比下降13.64%;净利润-905.11万元,同比下降1.37%;每股净资产-0.2287元,净资产收益率89.23%,每股经营现金流量-0.2287元,销售毛利率7.23%。
业务构成:2024年化工产品-吡啶类收入3.93亿元,占比88.81%;化工产品-非吡啶类收入4957.89万元,占比11.19%。
投资风险:
1. 公司主营业务与稀土无关,不涉及稀土产业链
2. 2024年末净资产为-6480.91万元,财务状况极差
3. 2025年7月10日,控股股东广州万顺技术有限公司以债权人身份向兰州中院申请对公司进行破产重整及预重整
4. 2025年11月15日是重要的时间节点,若重整不成功,面临退市风险
2.4 历史上涉及稀土业务的ST公司
域潇稀土(原游久游戏):已退市的稀土企业
公司概况:域潇稀土前身为游久游戏,曾是A股上市公司,后因业绩不佳退市,现于新三板挂牌,更名为"域潇稀土"。
稀土业务:公司主要从事稀土开采、分离和销售业务,是历史上ST板块中涉及稀土业务的公司之一。
实际控制人:吴涛为济南域潇集团实控人,该集团专注锆钛、稀土等矿产资源,净资产超100亿元,年产值超100亿元。吴涛曾将稀土业务注入退市公司"游久游戏",具备资本运作经验。
现状:公司已从A股退市,目前在新三板挂牌,主营业务为稀土相关业务,是历史上ST板块中涉及稀土业务的公司代表。
三、ST板块稀土资产投资价值分析
3.1 资源价值评估:稀土采矿权是核心价值
在ST板块稀土资产中,真正具有战略价值的是拥有稀土采矿权的公司。*ST创兴(600193)持有的广西崇左六汤稀土矿采矿权是A股ST板块中稀缺的稀土资源资产,其资源价值评估如下:
1. 储量价值:广西崇左六汤稀土矿区储量超100万吨REO,按当前稀土氧化物价格测算,潜在资源价值超百亿元。
2. 矿种稀缺性:广西国兴稀土的稀土矿属于中钇富铕型稀缺稀土资源,主要用于高端磁材生产,在稀土分类中属于中重稀土,价值高于轻稀土。
3. 产能规模:矿区年产能设计为200吨稀土氧化物,虽然规模不大,但考虑到稀土开采配额管控严格,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4. 采矿权价值:仅广西国兴稀土采矿权一项,按可比公司估值测算,潜在价值已超百亿。
相比之下,其他涉及稀土业务的ST公司多处于产业链下游,或仅为参股状态,资源价值有限。港股中国稀土虽涉及稀土冶炼,但深陷财务危机,价值已大幅受损。
3.2 产业链位置分析:上游采矿权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位置看,ST板块中涉及稀土业务的公司分布如下:
1. 上游采矿环节:仅*ST创兴(600193)一家,通过子公司持有广西崇左六汤稀土矿40%权益,拥有采矿权,是最具资源价值的环节。
2. 中游冶炼环节:港股中国稀土(00769.HK)从事稀土氧化物生产,属于冶炼分离环节,但公司经营状况极差,投资价值有限。
3. 下游应用环节:目前ST板块中没有真正涉及稀土下游应用的公司,如稀土永磁材料、催化材料等领域。
4. 产业链延伸:历史上涉及稀土业务的公司如域潇稀土(原游久游戏)已退市,目前在新三板挂牌,是唯一在稀土产业链上有完整布局的ST相关公司。
从投资角度看,产业链上游的稀土采矿权价值最高,是评估ST板块稀土资产的核心指标。
3.3 财务风险评估:高风险特征明显
ST板块稀土资产普遍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持续亏损:*ST创兴2025年上半年亏损1371.12万元,同比扩大98.15%;港股中国稀土2024年亏损1.04亿港元,已连续多年亏损;*ST亚太2025年第一季度亏损905.11万元。
2. 高负债率:*ST创兴负债率高达83.01%,流动比率仅0.77,短期偿债能力弱;*ST亚太2025年第一季度净资产为负值,每股净资产-0.2287元。
3. 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ST创兴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434.43万元,同比下降131.08%;港股中国稀土经营状况恶化,现金流紧张。
4. 退市风险:所有ST公司都面临退市风险,尤其是ST创兴和ST亚太,若2025年不能实现盈利或净资产转正,可能面临退市。
5. 诉讼风险:港股中国稀土涉及多起诉讼和执行案件,被执行金额巨大;*ST亚太也面临一定的债务压力和法律风险。
3.4 政策风险分析:国家管控趋严
稀土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ST板块稀土资产面临的政策风险主要包括:
1. 开采配额管控:2025年国家出台《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开采和冶炼配额都向龙头企业倾斜,中小稀土企业获得配额的难度加大。
2. 环保要求提高: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对环境影响较大,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和运营难度。
3. 出口管制加强:2025年4月4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告,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包括金属、合金、靶材、氧化物、化合物等。
4. 行业整合加速:《稀土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推动行业规范化,中小产能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将显著利好头部企业,对ST板块中的稀土中小企业形成压力。
5. 战略资源属性强化: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国家对其管控将长期存在,ST板块中的稀土资产可能面临更多监管和整合要求。
四、投资策略与风险提示
4.1 差异化投资策略
基于对ST板块稀土资产的全面分析,建议投资者采取以下差异化投资策略:
1. 资源价值导向策略:重点关注拥有稀土采矿权的*ST创兴(600193),其持有的广西崇左六汤稀土矿40%权益是ST板块中最具战略价值的稀土资产。但需密切关注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改善情况,控制仓位,防范退市风险。
2. 风险规避策略:对于港股中国稀土(00769.HK),建议投资者坚决规避。该公司深陷财务危机和管理危机,经营状况极差,涉及多起法律诉讼和执行案件,投资风险极高。
3. 传闻验证策略:对于市场传闻涉及稀土业务的ST公司,如*ST亚太(000691),投资者应保持谨慎,以公司公告为准,不盲目跟风炒作。经核实,该公司主营业务为精细化工,与稀土无关。
4. 事件驱动策略:关注ST板块稀土资产的股权变动和资产重组机会。例如,*ST创兴近期股权变动频繁,2025年4月16日,公司控股股东与辽宁璟铖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每股3.283元的价格转让8.15%创兴资源股权,可能带来资本运作机会。
4.2 投资时点选择
投资ST板块稀土资产需要谨慎选择时点,建议关注以下时机:
1. 稀土价格上行周期:当前稀土价格企稳回升,2025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关联交易价格已上调至不含税26205元/吨,较此前上调14.3%。稀土价格上行将提升稀土资产价值,是布局时机之一。
2. 公司基本面改善迹象:当ST稀土公司出现营收增长、亏损收窄、现金流改善等基本面好转迹象时,可考虑适度介入。如*ST创兴2025年第二季度亏损环比收窄,单季度归母净利润-842.03万元,同比上升10.59%。
3. 资产重组预期明确:当ST稀土公司出现明确的资产重组预期时,如控股股东变更、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可作为投资参考。如*ST创兴引入通信、大数据领域高管,释放革新信号。
4. 政策红利释放:关注国家稀土政策变化,当政策红利释放时,如配额增加、出口限制放宽等,可能带来投资机会。
4.3 风险提示
投资ST板块稀土资产面临多重风险,投资者需充分关注:
1. 退市风险:ST公司若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改善业绩或净资产转正,将面临退市风险。ST创兴和ST亚太均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退市风险较高。
2. 财务风险:ST板块稀土资产普遍存在持续亏损、高负债率、经营现金流为负等财务风险,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3. 经营风险: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业务受政策影响大,环保要求高,ST公司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经营风险较高。
4. 估值风险:稀土资产估值受价格波动影响大,且ST公司普遍存在估值溢价,投资者需警惕估值过高风险。
5. 流动性风险:ST股票交易活跃度低,涨跌幅限制为5%,流动性较差,投资者买入后可能面临难以卖出的风险。
6. 政策风险:国家对稀土行业的管控将长期存在,政策变化可能对ST板块稀土资产产生重大影响。
五、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1. 稀缺性评估:ST板块中真正拥有稀土采矿权的公司稀缺,仅*ST创兴(600193)一家拥有广西崇左六汤稀土矿40%权益,资源储量超100万吨REO,具有较高战略价值。
2. 价值分化:ST板块稀土资产价值分化明显,上游采矿权价值最高,下游应用环节价值较低。*ST创兴的稀土采矿权是核心价值所在,而港股中国稀土虽涉及稀土冶炼,但深陷财务危机,价值已大幅受损。
3. 投资风险:ST板块稀土资产普遍存在高风险特征,包括持续亏损、高负债率、经营现金流为负、退市风险等,投资者需谨慎对待。
4. 政策影响:国家对稀土行业的管控趋严,开采配额向龙头企业倾斜,ST板块中的稀土中小企业面临更大压力。
5. 投资策略:建议投资者采取差异化投资策略,重点关注*ST创兴的资源价值和重组机会,但需严格控制仓位,防范投资风险。
5.2 行业展望
1. 供需格局改善:随着全球新能源、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快速发展,稀土需求将持续增长,而供给端受配额限制,供需格局有望改善,稀土价格有望保持上行趋势。
2. 行业整合加速: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稀土行业整合将加速,中小企业面临被并购或淘汰的命运,ST板块中的稀土资产可能成为整合对象。
3. 技术升级:稀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高端应用如人形机器人用磁组件等将成为新的增长点,推动稀土产业链向高端化发展。
4. 战略地位提升: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稀土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国家对稀土行业的支持和管控将长期存在。
5.3 研究局限性
本报告存在以下局限性:
1. 数据获取限制:部分ST公司信息披露不完整或不及时,可能影响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行业动态变化:稀土行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较快,本报告的分析基于当前信息,未来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3. 主观判断影响:报告中的投资建议和风险评估包含一定的主观判断,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做出决策。
4. 市场预期变化:市场对ST板块稀土资产的预期可能随时间变化而调整,影响投资价值。
综上所述,ST板块稀土资产具有战略资源价值,但同时也面临较高风险。投资者应充分了解相关公司的基本面和行业环境,审慎决策,避免盲目跟风。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建议远离ST板块稀土资产;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且具备专业分析能力的投资者,可适度关注*ST创兴的资源价值和重组机会,但需严格控制仓位,做好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