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材料(SZ002709)$,$厦钨新能(SH688778)$,$赣锋锂业(SZ002460)$
传统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近极限,而且存在热失控的安全风险,因此未来技术迭代是大势所趋。
由于固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的优点,因此被视为未来将承继锂电池的地位,这将是一个万亿市场规模的新蓝海。
市场预期,全固态电池将于2027年正式装车,2030年规模化量产,一幅宏伟瑰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第一节、固态电解质类型
固态电池的主要包括:固态电解质、正极、负极、其他材料等,其中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最大的变量。
固态电解质主要包括三种技术路线: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
一、聚合物电解质
(1)优点:工艺兼容性、低温性能突出(在-40℃环境下仍能正常充放电)、安全性高。
(2)缺点:室温离子电导率低、能量密度上限低(≤300Wh/kg)、电化学窗口窄。
(3)定位:聚合物电解质在消费电子和低温场景中占据优势。
二、氧化物电解质
(1)优点:化学稳定性、耐高温性、综合性能均衡、产业链成熟。
(2)缺点:界面阻抗高、循环寿命较短。
(3)定位:氧化物电解质平衡安全性与能量密度,应用于半固态电池,被视为是过渡路线。
三、硫化物电解质
(1)优点:超高离子电导率(支持10分钟快充至80%)、高能量密度(超500Wh/kg)、界面接触性好。
(2)缺点:化学稳定性差(易与水反应生成有毒H₂S气体,生产条件严格)、成本高。
(3)定位:硫化物电解质具有超高离子电导率和高能量密度,应用于全固态电池,被视为是终极路线。
第二节、硫化物电解质
由于硫化物电解质的技术壁垒高,而且在固态电池中的成本占比高达78%,因此最受市场重视。
硫化物电解质是以硫化锂(Li₂S)和五硫化二磷(P₂S₅)为基础,通过掺杂Ge、Si、Cl、Br等元素形成多元复合体系。
其中,硫化锂是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核心原材料,其在硫化物电解质中的成本占比约为60%-80%。
硫化锂(Li₂S)的制备方法需平衡纯度(≥99.99%)、成本(30万元/吨)、规模化(量产能力)三大核心需求,目前主要包括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
一、固相法
(1)技术:主要采用碳热还原法,利用碳的还原性,以固体锂源、固体硫源为原料,通过高温烧结引发固相反应,生成Li₂S并去除副产物。
(2)优点:①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②原料成本低。
(3)缺点:①纯度低:95%-99.9%。②能耗高:需高温烧结8-12小时。③颗粒粗:产物为不规则粗颗粒,粒径1-10μm。
(4)趋势:目前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方案,过渡性量产方案。可通过“球磨细化+分步烧结”提升纯度至99%以上,适配半固态电池需求。成本有望降到30万元/吨,适合中低端场景。
(5)代表企业:
①赣锋锂业:采用锂硫直接固相法,将金属锂与硫粉在惰性气氛中高温烧结(800-1000℃),通过精确控制反应速率和气氛(如氩气保护),实现硫化锂的高纯度合成。已具备电池级硫化锂量产能力,纯度≥99.9%、D50≤5μm,可满足高导电性固态电解质材料技术要求,目前已通过客户质量认证,并已向多家下游客户供货。
②恩捷股份:采用碳热还原工艺生成硫化锂,纯度99.9%。通过独创的纳米级粒径控制技术使硫化锂粉体在300nm尺度下仍保持6mS/cm的常温离子电导率,较传统工艺提升40%。硫化锂的中试产线已经搭建完成,正在产能爬坡中。目前硫化锂以自供为主,同时也在送样下游客户,小批量出货。
③上海洗霸:通过收购有研新材的硫化物电解质资产,引入硫化氢中和法(固相法与液相法结合),将氢氧化锂与硫化氢气体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硫化锂,再通过稀土分离技术实现高纯度提纯。硫化锂纯度达99.99%,粒径分布均匀(D50=2-3μm)。作为跨界者,其弹性之大是一种巨大诱惑。截止今日,2025年上海洗霸的股价暴涨298%。不过,上海洗霸的能力要得到业内广泛认可尚需一定时日。
③天齐锂业:采用锂源-硫源直接固相法,通过全球首创的循环提纯技术,在高温反应后对产物进行多段真空蒸馏和酸洗,将硫化锂纯度提升至99.9%。年产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四川眉山)落地,采用自主开发的硫化锂制备新技术、新设备,具有低风险、快速量产的能力。
④容百科技:采用高温碳热还原法,以碳酸锂、硫粉和碳粉为原料,在高温下通过碳还原生成硫化锂。 硫化锂纯度达99.95%,粒径控制在5μm以内,生产成本降低35%(降至200万元/吨)。 湖北仙桃基地已完成吨级中试线建设,单线产能达1吨/年。预计2027年应用于无人机和eVTOL电池。
二、液相法:
(1)技术:以可溶性锂源、可溶性硫源 为原料,在液体介质(水溶液或非水溶剂) 中发生离子反应,生成Li₂S沉淀,再经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产品。
(2)优点:①纯度高:99.5%-99.99%。②颗粒细且均匀:通常0.1-1μm。③能耗低:能耗为固相法的1/2。④成本低。理论成本可降低到20万/吨,近期目标值是降到50万元/吨。
(3)缺点:①溶剂与环保成本高:水溶液法需处理含硫废水;非水溶剂法需回收乙醇、乙二醇等溶剂,溶剂成本占比超20%。②规模化难度大,一致性低。
(4)趋势:液相法或将成为主流。非水液相法因“高纯度+可规模化”的平衡,成为硫化物固态电池用Li₂S的核心制备路线,宁德时代、丰田等均采用非水液相法。
(5)代表企业:
①天赐材料:采用溶剂热-梯度结晶技术制备硫化锂,纯度达99.9999%,离子电导率突破8mS/cm,界面阻抗降至15Ω·cm²。2025年实现百公斤级中试,产品已向宁德时代送样验证。核心优势在于作为电解液之王,天赐具有卓越的液相法工艺成熟度与产业链协同能力,凭借超高纯度硫化锂与量产进度优势,以及与大客户的紧密合作,未来仍有望继续主导固态电解质市场。
②华盛锂电:采用液相法制备高纯硫化锂(纯度99.9%,粒径D50<500nm),并与客户合作开发硫化物固态电解质Li₆PS₅Cl,离子电导率达5.57mS/cm,接近行业平均水平。已完成硫化锂及配套添加剂的实验室试制,计划2025年底前启动百公斤级中试。技术特色在于添加剂协同优化:建立差异化技术壁垒。
三、气相法
(1)技术:以气态锂源、气态硫源为原料,在高温真空反应器 中发生气相反应,生成的Li₂S蒸汽经冷却结晶或气相沉积得到粉末或薄膜产品。
(2)优点:①纯度极高:99.999%。气态反应无固体杂质引入,副产物可通过真空抽离。②均匀度高:可制备均匀的纳米级粉末(粒径5-50nm)。
(3)缺点:①成本高。需将锂金属加热至800℃以上使其汽化,能耗为固相法的5-10倍;反应器需超高真空和耐腐蚀材质,单台设备投资超千万元。②产量低。多为实验室级制备,单批次产量仅几克至几百克,难以实现公斤级以上量产。③风险高:Li蒸汽易燃易爆,H₂S气体剧毒,需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
(4)趋势:气相法由于高纯度、高均匀度的优势,因此进度最快。日本聚焦薄膜产品,如丰田与东京大学合作开发“气相沉积-原位结晶”工艺,用于柔性固态电池。
(5)代表企业:
厦钨新能,采用独特的CVD(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硫化锂,纯度高达99.99%,粒径可达纳米级别。依托集团(厦门钨业)的金属冶炼技术和腐蚀材料开发,公司从设备开发到生产工艺,一体化布局。目前成本200万元/吨,规模化后预计可降至50 万/吨以内。已为日企持续送样高纯Li₂S。国内方面,公司与欣旺达达成固态电池合作,并积极对接清陶、中创新航等,产品测试性能领先。由于厦钨新能的进度最快,在全球固态电池材料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因此备受重点关注,近期股价走势也足以说明市场的喜爱程度。
如果说固态电池是电池世界的皇冠,那么硫化物电解质就是皇冠上的宝石。
哪里卡脖子,哪里出十倍股,因此硫化物电解质是最容易出现十倍股的赛道。
如果今天押宝押对了,未来注定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