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第一次,单月新增贷款负增长
产业升级、形势一片大好,2025年7月,却出现了近20年以来,第一次单月新增贷款负增长,把全世界经济分析机构,都给看懵逼了。
即使是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口罩期间,也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我昨天写: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新政,你想提前还贷,他利...
就是这背景下,才出台的应激反应。
2025年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500亿:
企业部门信贷全面收缩,中长期新增贷款转负;
居民部门也在提前还贷,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房贷转负,部分城市提前还贷同比增加30% ;
操盘手搞地方债置换,对信贷也有挤出效应,操盘手在加杠杆,企业和居民端在去杠杆。
银行端6月信贷冲业绩,集中投放贷款,相当于销售压货,也会导致7月被提前消耗。
达叔预判,9月份,预计还会继续降准,至少降25-50bp,5年期LPR也会继续下调,用来对冲中长期贷款塌方。
刚出的消费贷贴息,只是开胃小菜。
面对20年来首次单月信贷负增长,操盘手态度是:
不要过度解读。
莫慌,莫慌,合并6-7月数据后,信贷扔平稳,劝大家不要紧张。
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地产调整如果不能尽快回暖,这种信贷负增长,就很难回到正增长。
培育新能源汽车、芯片、光伏等新产业,搞科创、搞制造业,能把这些数据拉回来么?
不能。
新兴行业,规模太小,就比如你搞了一个副业,每个月多赚了1万块,开心极了。
但家里的1000万房子,跌到了700万,也会让你很不爽,压制你的消费。
增量虽好,但在存量面前,占比太小。
长期的解决方案,每个人都会说的头头是道,解决当下的短期方案,一说出来,就会挨骂,都假装不知道。
活跃资本市场,增加居民收入,除了工资型收入外,还要增加财产型收入。
股票市场,总市值85万亿,散户投资者有2.3亿人,活跃账户只有5000万,散户持有的市值30万亿,占流通市值的35%;
95%的散户,账户本金低于10万元,5%的高净值散户持有市场30%的流动市值。
机构持股市值55万亿,公募、险资、外资等。
而楼市总市值450万亿,家庭自有率90%,覆盖人群13亿;
两个资本市场,你是操盘手,要增加居民财产型收入,你会选哪个更有普惠性?
只有楼市。
一提楼市,又都是骂声,分不清好坏,狗咬吕洞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