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和铂的经历很多人都知道,从参加雪球组织的那次和铂调研到现在4年多了,我们的缘份好像才刚刚开始。关于和铂的感受我写过2篇长文,有褒也有贬,甚至把一度将它归为骗子,因此觉得欠和铂一篇,以纠正我的浮躁和盲目行为。
我一共持有4只股票,和铂是买得最少的一只。在和铂我算死过一回,活过来,看来还要疯一回。4年前的那次调研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几件事,1、王总口才好,能把复杂的问题很流畅地、轻松地、滔滔不绝地说清楚。我在政府机关混了几十年,口才好的见过很多,但王总这样科学家的精彩表达还是第一次见到。王总没有官僚式价值。调研最后安排全体合影,地点在会议室楼下的大厅,等我到场的时候王总已经早到了,拿着横幅站在靠边的位子上,这与我以往参加的所有合影都不同。2、会议期间,公司高管之间称呼是“XX博士”而不是“某某总”,公司员工273人,有240个有博士学位。这些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写过,不过要加一个新内容,年初一个朋友从上海到苏州看我,我说起和铂博士的事,她说是假的。3、绒博士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止是他始终态度谦和、积极,会议之后还全程陪我们去张江看实验室,更多的是他由里而外表现出的谦谦君子风度和善良,让人放心。在和铂股价跌到1块钱时我那个朋友说过一句,如果不是绒博还在她早跑了,我当时在心里默默地强力赞同。4、正是这次调研我有幸认识了赵总,后来我们成了亚盛战壕里的战友。5、当时我持有康宁,知道他们都是做抗体的公司,因此关注他们竞争中的强弱,在高管介绍中我看到了有康宁跳槽到和铂的,还为康宁担心了一回。6、看完实验室天已经黑了,在回程的车通过杨浦大桥时我看到了浦江沿岸的漫天灯火,当时莫名感到振奋。
昨天随手看到一篇文章,文中几个观点也符合我一直以来奉行的投资理念,现摘抄如下,以备读者诸君赏鉴。1、世界的本质不是均值回归而遵循幂律规则,以均值回归理论为依据来研究股市的人结果不会好,1926-2016年美国股市上涨的市值超过一半由90家公司完成,现在时72家。我在4年前写这本书时就考虑过这个观点,在书中有描述。2、因为上一条而得出,投资如果没有抓到伟大的公司成绩一定平庸,也不会有改变人生的可能。我们在股市上花心思、时间,金钱,甚至付出健康的代价,不是为了一块、二块的小利,而是要抓到伟大的公司来逆天改命。
18A刚开埠我就意识到这是一次大机会,和铂公司的基本面写得太多了,我不想再写一遍,中报后和铂提出了行业新基建的定位,恰当、敏捷,基建不是在低处,恰恰在最高处,是非常高的目标。和铂是不是那个龙种呢?还要再看!$和铂医药-B(02142)$ @今日话题
我在书中写道:有了这本书我的投资经历可以算着圆满,现在又觉得这句话不那么准确了,原来是我还没有抓住过100倍的涨幅。和铂能帮我实现圆满吗,算起来要涨到400元即可,我决定哪怕被人笑为傻子也要试一下。哈哈,肯定有人会说,看,有疯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