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远看是景
 · 山东  

$四川长虹(SH600839)$
四川长虹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已成为多家机构关注的焦点。以下是结合研报逻辑与最新进展的深度分析:

一、近期研报核心观点提炼

1. 华西证券(2025 年 8 月):《四川长虹:机器人产业基地投产在即,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核心结论:给予 “买入” 评级,目标价 11.5 元(对应 2025 年 PE 40 倍)。机器人业务亮点工业场景规模化落地:与兵工集团联合研制的人形机器人 “装配工” 已在绵阳产业园实现量产,2025 年产能预计达 2000 台,直接贡献营收超 20 亿元。技术协同优势:华丰科技自研的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部件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 30%,支撑机器人业务毛利率提升至 25% 以上。政策红利释放:四川省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长虹牵头)获政府专项资金支持,预计 2026 年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 50 亿元。

2. 中信建投(2025 年 7 月):《家电巨头跨界机器人:四川长虹的差异化突围路径》

核心结论:维持 “增持” 评级,强调机器人业务是估值提升关键。核心逻辑数据驱动技术迭代:与深圳数据交易所合作构建 “采集 - 训练 - 推广” 数据链,通过隐私计算技术降低机器人开发成本超 30%,训练效率提升 40%。家庭服务机器人突破:越南格兰博科技的扫地机器人年产能超 75 万台,2025 年计划推出支持全屋智能联动的升级版产品,目标欧洲市场份额提升至 15%。风险提示:机器人业务当前营收占比不足 5%,短期对利润贡献有限。

二、机器人业务最新进展与研报印证

1. 工业机器人:量产与场景拓展并行

产业基地投产:兵装集团投资 5 亿元的绵阳机器人产业基地将于 2025 年底达产,主要生产人形机器人 “装配工” 及配套 AGV 物流机器人,预计年产值超 20 亿元。技术突破:全身 38 自由度的机械臂已实现 ±0.02 毫米的定位精度,在手机模组组装线实测中良品率达 99.8%,效率较人工提升 3 倍。高危场景应用:与电子科大合作开发的高温焊接机器人已进入攀钢集团测试阶段,可替代人工在 1200℃环境下作业,预计 2026 年形成规模化订单。

2. 家庭服务机器人:从单品到生态

产品迭代:越南格兰博科技的新款扫地机器人集成激光导航与 AI 视觉识别,可自动识别宠物粪便并避让,清洁覆盖率提升至 99.7%,2025 年 Q2 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增长 60%。生态联动:云帆 AI 电视与家庭服务机器人实现深度协同,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完成 “观影 - 清洁 - 安防” 全流程控制,相关场景已在长虹智慧家庭体验馆落地。

3. 前沿技术储备

情感陪护机器人:联合四川大学研发的情感识别系统已通过实验室测试,可识别 7 种人类情绪并生成个性化对话内容,计划 2026 年推出家庭陪伴原型机。具身智能平台:四川省机器人训练场构建的 “1+2+N” 场景(1 个创新中心 + 2 个训练基地 + N 个应用场景),已吸引 7 家企业入驻,累计测试数据超 10PB,加速多模态大模型训练。

三、行业比较与估值逻辑

1. 横向对比

指标四川长虹(机器人业务)科沃斯(家用机器人)埃斯顿(工业机器人)2025 年 PE(倍)354250核心部件自研率60%40%70%场景落地数量538政策支持力度★★★★☆★★☆☆☆★★★☆☆

2. 估值驱动因素

重估逻辑:机器人业务 PS(市销率)当前仅 1.2 倍,显著低于行业均值 2.5 倍,存在价值洼地。催化剂:2025 年 9 月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长虹计划发布新一代工业机器人及家庭服务机器人旗舰产品。四川省拟出台《人形机器人产业专项政策》,预计给予长虹研发补贴超 1 亿元。

四、风险提示

技术商业化风险:情感陪护机器人的伦理争议可能影响市场接受度,需关注监管政策变化。竞争加剧:美的、海尔通过并购加速机器人布局,可能挤压长虹市场份额。业绩兑现压力:机器人业务 2025 年预计营收占比不足 8%,短期难以扭转公司整体毛利率(9.56%)低于行业均值的现状。

五、投资策略建议

短期(1-3 个月):关注 9 月世界机器人大会新品发布及训练场入驻企业扩容进度,若机器人板块成交额占比突破 5%,可能触发估值修复。长期(6-12 个月):跟踪绵阳产业基地产能爬坡情况(2025Q4 达产率需超 70%)及华丰科技伺服电机外供进展(目标 2026 年第三方收入占比超 30%)。配置比例:建议机器人主题投资者配置长虹仓位不超过 5%,待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 15% 后可加仓至 10%。

六、关键跟踪指标

技术指标:人形机器人 “装配工” 量产良率(当前 92%,目标 98%)。财务指标:机器人业务毛利率(2025H1 为 22%,目标 2025 年底达 25%)。生态指标:四川省机器人训练场入驻企业数量(2025 年目标 15 家)。

综上,四川长虹的机器人业务已从概念走向实质落地,其 “工业场景规模化 + 家庭场景差异化 + 前沿技术储备” 的三重布局,有望在 2025-2026 年形成业绩与估值的双击。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 9 月行业大会及 Q3 财报中机器人业务的详细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