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AE-Steven
 · 广东  

$三花智控(SZ002050)$
会议要点
1.2025年上半年整体业绩表现
营收与利润增长: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2.6亿元,同比增长18.9%;归母净利润21.12亿元,同比增长39.31%,创历史新高;毛利率正向增长,归母净利率提升至19%。
分板块表现:
智能零部件板块:上半年营收103.9亿元,同比增长25.49%;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59.15%。
制冷板块:上半年营收58.7亿元,同比增长8.83%;归母净利润8.23亿元,同比增长16.61%。
2.净利率提升原因及可持续性
核心驱动因素:自去年下半年起推行“精兵强将”等优化经营质量的措施,聚焦核心业务,提升运营效率,是净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
可持续性:公司将“精兵强将”等经营优化措施常态化,形成正向循环,认为净利率提升趋势可以持续,仅增长幅度可能变化。
3.智能零部件板块业务分析
区域销售占比:国内销售占比约56%,国际出口占比约4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增长驱动逻辑:
刚性需求:极端气候条件下人类对温度调节需求强烈,传统空调使用地区存在消费升级需求,未普及地区渗透率低(如欧洲、英国、非洲、印度)。
技术应用拓展:热泵技术应用于数据中心液冷和储能热管理领域,与现有业务技术及供应链高度重合。
全年增速指引:年初指引为10%-15%增长,基于上半年表现,全年增速预计上调至20%以上,保守估计可能达到30%左右。
4.制冷板块业务分析
增长态势:在上半年美国大客户需求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制冷板块仍实现营收同比增长8.83%、净利润同比增长16.61%,显示出在其他客户方面的强劲增长。
未来潜力: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和储能领域的应用为制冷板块带来新增长点,其市场体量可能超过传统家电。
5.汽车零部件板块业务分析
大客户影响及客户结构优化:
大客户情况:美国大客户今年销量预计同比下滑15%,其在公司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5%左右降至不到30%(约29%)。
新兴客户增长:小米小鹏、通用、吉利零跑理想等成为前十大客户,客户结构更加分散,对单一客户依赖度降低。
在手订单:2021年至2025年6月,公司获得约130个新项目,生命周期内价值量约190亿元,欧洲客户(如奔驰、大众、斯特兰蒂斯)订单进展良好。
全年增速目标:公司对汽车零部件板块全年增速要求为20%左右,上半年已接近该目标,力争下半年补齐差距。
区域销售占比:汽车零部件板块海外销售占比略小于40%,其余为国内销售。
6.液冷业务相关情况
技术与产品布局:液冷技术核心为热泵技术,公司不生产压缩机和冷媒,但其阀、换热器、泵、控制器等产品覆盖液冷系统控制单元(CDU)核心部件,硬件货值占液冷单元50%以上。
营收规模:2024年液冷相关销售额已达10亿元以上,2025年上半年预计更高,产品分散在商用、微通道、控制器等多个事业部。
客户与市场地位:通过系统集成商间接供应英伟达等终端客户,北美液冷集成商(如特灵、大金)为重要客户,在液冷硬件领域具有显著竞争优势。
7.人形机器人业务进展
战略定位:坚定看好人形机器人作为AI最大应用场景,成立专门机器人事业分部。
产能与量产:泰国工厂三季度将实现量产,产能根据客户订单配置并预留安全余量。
客户关系:大客户路线有所调整,正在开发更新一代产品,但公司在机器人客户中的地位稳固。
8.其他业务板块表现
商用智能:上半年营收增长约30%,规模净利润增长约50%。
控制器:上半年营收增长100%,利润增长2000%以上,从去年同期亏损3000多万元转为盈利8000多万元。
微通道:上半年营收增长约30%,利润增长约90%。
亚威科:上半年营收负增长,利润同比增长约70%,但仍为负值,主要受欧洲大环境影响。
9.全球化布局与关税应对
产能布局:在墨西哥(美洲)、越南、泰国(亚洲)、波兰(欧洲)设有生产基地,约30%产能布局全球,实现属地化生产。
关税影响:通过全球化产能布局、多基地调剂及与客户共同努力,有效应对关税影响,未对业绩造成根本性冲击。
10.市占率情况
智能行业:行业整合趋向稳定,龙头优势凸显。小米等新兴家电品牌迅速崛起,其核心零部件主要由公司独家供应,带动市占率提升。
Q&A
Q:
公司净利率提升的原因是什么?尤其是制冷业务净利率提升明显,以及降本增效、精兵强将策略的影响,后续净利率提升的可持续性如何?
A:
净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去年下半年开始推行的精兵强将及优化经营质量措施,通过聚焦价值事务、提升运营质量,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实现了效益改善。智能板块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9.15%,制冷板块在美国大客户需求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仍实现营收同比增长8.8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61%,显示出措施的有效性。公司将持续推进内功修炼,将练内功作为常态化工作,形成正向循环,因此净利率提升的趋势具备可持续性,但增幅可能有所波动。
Q:
智能板块年初指引为10%-15%的增长,上半年表现良好,能否拆分国内与海外增速、说明各自驱动力,并更新全年指引?
A:
智能板块国内与海外销售占比约为56:44,与去年同期接近,无大幅变化。一季度增长受抢装、家电补贴等暂时性因素影响,但长期增长逻辑未变:一是极端气候下人类对环境调节需求刚性,原有空调使用地区存在消费升级需求,欧洲、非洲、印度等地区空调渗透率低,印巴市场需求旺盛;二是热泵技术应用拓展至数据中心液冷、储能热管理领域,技术及零部件供应链与原有业务一致,三花在阀、换热器、泵等硬件方面具有优势。基于上半年及三季度初表现,公司将智能板块全年增长指引从年初的10%左右上调至20%以上,保守估计可能达到30%左右。
Q:
汽车业务大客户收入占比70%,请拆分客户结构,并更新在手订单情况?
A:
大客户今年汽车销量预计同比下滑15%左右,其在公司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5%左右降至不到30%。缺口主要通过其他客户弥补,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对大客户依赖度降低,小米、零跑、通用等客户表现亮眼,其中通用汽车成为除特斯拉及原大客户外的重要国际大客户。2021-2025年1-6月,汽车零部件业务新增约130个项目,生命周期内价值量约190亿元,欧洲企业如奔驰、大众、斯特兰蒂斯也出现可观项目。
Q:
制冷业务全年增长预期及数据中心液冷业务的营收占比和发展情况如何?
A:
制冷板块上半年营收和利润大幅增长,一季度增速39%,二季度增速未放缓,上半年整体达到59%。全年保守预计增长30%以上,目前(8月底)高速增长已成现实,原预计智能整体10%左右的复合利润增长。液冷业务相关产品(阀、换热器、泵等)分布在不同事业部,2024年销售额已达10亿以上,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预计高于去年。液冷系统需用到的硬件(阀、换热器、泵)均为公司主业,客户难以绕开。
Q:
汽车零部件业务下半年及明年增速指引,以及前五大客户的变化情况如何?
A:
汽车零部件业务目标为20%左右的增长,上半年接近20%但尚未达成目标,计划通过下半年努力补上。客户结构方面,前五大客户占比从35%左右降至29%以下,前十大客户占比也呈下降趋势,客户集中度降低,依赖度下降。小米、小鹏、通用、吉利、零跑、理想等销售表现较好的客户进入前十大,且公司未与出现暴雷事件的客户合作。
Q:
人形机器人业务的进展、大客户情况及泰国工厂的产能规划如何?
A:
人形机器人业务方面,公司坚定看好其作为AI最大应用场景的前景,已成立专门的机器人事业分部。泰国工厂将于2025年三季度量产,产能根据客户订单拉动配置,会预留一定安全余量。大客户技术路线在迭代(如开发第三代、第四代产品),但公司在客户中的地位保持稳固,具体客户信息因保密政策未披露。
Q:
全年指引中智能板块30%的增速和全年20%的增速是利润角度还是收入角度?
A:
我指的是利润角度。
Q:
智能板块下半年营收展望如何?
A:
三季度营收增长比上半年有所放缓,但表现还是可以的;稍微有点担心下季度会有所下滑,但从同比来看,应该不会下滑到负增长状态。整体营收预计可实现10%几的增长。
Q:
制冷板块全年营收增速如何?有哪些新的增长点?
A:
制冷板块全年营收增速预计可实现10%以上。新的增长点包括数据中心液冷和储能热管理,这两个市场空间非常大,可能会超出智能传统板块,有望打开行业天花板。
Q:
智能板块二季度净利率提升了三个点,下半年净利率提升是否可以持续?
A:
是可以持续的。一旦走对路并找到方法,在执行力强的团队和组织中,不大会有大的偏差,应该能继续形成正向循环,不过明年增长幅度可能没有这么大。
Q:
公司在数据中心液冷板块的产品覆盖范围和硬件货值占比如何?
A:
液冷技术路线核心是热泵技术,需依赖压缩机。公司除冷媒和压缩机不做外,控制单元中的所有部件都能提供,包括阀、换热器(微通道、商用板换、油冷器等)、水泵、油泵等。这部分硬件货值占整个液冷单元的50%以上。
Q:
数据中心液冷领域的客户覆盖范围和竞争优势如何?
A:
客户覆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硬件供给系统集成商,再由集成商对接英伟达等终端客户,所有数据中心都是我们的间接客户;二是传统空调厂商,如北美七大家知名客户中的特灵、大金等已进入液冷领域。竞争优势在于壁其实牢不可破,系统集成商离不开我们的硬件。
Q:
上半年商用智能、电子膨胀阀、亚威科的增长及盈利情况如何?
A:
商用智能营收增长约30%,规模净利润增长约50%;控制器表现亮眼,去年同期亏损三千多万,今年上半年盈利八千多万,营收同比增长100%,利润同比增长2000多%;微通道营收增长约30%,利润增长约90%;亚威科表现一般,营收负增长,利润同比增长约70%,但仍为负,主要受欧洲战争大环境影响。
Q:
公司应对美税关税的安排及海外工厂利润率与国内相比如何?
A:
公司作为全球化企业,对关税做了大量布局,在美洲(墨西哥)、亚洲(越南、泰国)、欧洲(波兰)建立了生产基地,实现真正的属地化生产,能拿到属地化生产证明,目前已有30%左右的产能布局在全球。从经营结果看,关税对公司没有影响,这种全球化布局优势相比同类型竞争对手更加明显,且随着情况变化,优势会更加好的体现出来。
Q:
公司液冷板块明年的收入预期如何?此前长期指引为5到10个点增速,在行业出现新增长点的情况下,增速是否可以上调?
A:
液冷板块相关产品分布在公司各个事业本部,2024年用于液冷的产品金额约十个亿以上。2025年因统计分散(涉及最终用户确认、经销商采购场景不明确等),准确数据尚未得出,但预计营收增速可与数据中心的资本开支投入同步。原因在于数据中心功率提升使得液冷成为主流(浸没式、冷板式等),风冷占比减少,液冷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投入中必不可缺的部分。
Q:
今年上半年汽车板块海外与国内收入占比如何?明年海外新能源订单预计带来多少增速?
A:
汽车零部件板块海外收入占比约略小于40%,其余为国内收入。今年上半年获得的海外新能源新项目量产周期需6个月到1年,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因此2026年海外新能源业务对汽车板块的增速贡献目前暂无具体数据,需后续统计后提供。
Q:
液冷产品是否归在商用板块下?液冷产品按功率计算的单瓦价值量水平如何?
A:
液冷产品未单独归属商用板块,而是分布在商用、微通道、控制器、家用、汽车等多个事业本部,统计需追溯各事业部产品的最终用户及应用场景,难度较大。公司作为液冷零部件供应商,产品包括阀、泵、换热器、控制器等,主要集中于热量控制单元(CDU),占液冷系统硬件成本的50%以上,但因未涉及系统集成,暂未统计按功率计算的单瓦价值量。
Q:
2025年上半年储能业务的收入和利润情况如何?
A:
储能热管理技术路线属于广义液冷。公司2022年起布局储能热管理系统集成商角色,2024年起逐步退出该角色,回归零部件及集成板块供应商定位。目前储能系统集成业务销售额较小,可忽略不计,2025年上半年具体收入和利润数据未披露。
Q:
公司是否考虑整合数据中心液冷业务为独立部门?液冷零部件业务中国内与国外的占比情况如何?
A:
公司不会专门成立液冷事业部,战略上聚焦家电及其他热管理控制零部件、汽车热管理零部件、机器人执行器三大领域,定位于液冷领域的零部件供应商角色,避免与客户竞争进入系统集成商领域。 目前未统计液冷零部件国内国外的具体占比,因产品终端应用场景难以区分,例如供给特灵、大金的零部件可能用于液冷系统、家用空调或冷冻冷藏等不同场景。
Q:
制冷板块市占率提升的原因是什么?
A:
制冷控制零部件行业整合已基本完成,竞争格局稳定,呈现强者恒强、向龙头集中的趋势,新进入者难以突破,主机厂自研经济性不足。 从客户结构看,小米作为行业黑马迅速崛起至国内第三、四位,其核心零部件基本由公司独家供应,推动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Q:
公司如何应对关税问题?与客户的关税成本分摊情况及后续涨价计划如何?美国市场产能供应及越南关税提高的影响怎样?
A:
公司通过全球化生产基地布局及多基地间互相调剂,有效应对关税影响,未对客户供货造成冲击,客户信任度及价格谈判地位提升。 历史数据显示,关税未对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及营收产生根本性影响。 目前美国市场产能主要由墨西哥基地供应,越南关税提高的影响可通过过往经验借鉴应对。 关税成本分摊及涨价计划需依据国与国政策调整,公司无法超前制定,当前行业内缺乏替代性产品和厂家,即使极端情况(如中美脱钩)下,客户仍需依赖公司供货,此为应对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