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创新航完成全固态电池产线建设,锁定eVTOL、人形机器人未来应用

用户头像
高工锂电
 · 广东  

摘要

中创新航自研430Wh/kg全固态电池已完成产线建设。

在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向固态技术演进的关键节点,中创新航率先给出了清晰的产业化时间表与应用场景图。

公司最新信息显示,其自研的430Wh/kg全固态电池已完成产线建设,并规划了从半固态到全固态的稳健推进路线,配套产线将于今年正式投用。

更重要的是,通过与eVTOL、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头部企业的深度绑定,中创新航已为其下一代技术找到了明确的商业化出口,展现出从技术引领到市场应用的战略闭环。

技术路线清晰:从半固态量产到全固态引领

中创新航规划了从半固态到全固态的稳健量产路线,该布局源于其早在2022至2023年牵头国家级固态电池重点项目的深厚认知。

作为产业化的先行产品,中创新航已推出“顶流高能-超级飞行电池”,这是一款能量密度高达350Wh/kg的半固态电池。

该电池采用固液混合电解质,耐温可达200℃,支持10C以上持续放电,并沿用独创的“顶流”式极耳结构将阻抗降低50%,有效控制高功率放电温升。

该电池计划于2026年正式应用,可为8吨级eVTOL提供动力。

面向未来,中创新航同步开发了能量密度更高的“无界”全固态电池技术。该技术采用高比能材料体系,可实现43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相较于行业普遍的300-400Wh/kg阶段产品优势明显。

同时,该技术在单体容量(50Ah)、低压运行(低于1MPa)、循环寿命和功率性能(基于电导率大于10mS/cm的高导锂固态电解质)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计划于2027年实现装车。

中创新航表示,公司在行业内最早推出400Wh/kg级别的混合固液电池技术,并即将成为最早实现该级别电池量产应用的企业。

应用场景前瞻:深度绑定低空经济与人形机器人

中创新航通过“提前卡位、持续深化”的策略,已将其下一代电池技术与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紧密结合。

在低空经济领域,公司采取“当代独家配套,下代技术锁定”的模式,在为小鹏汇天、广汽高域等头部eVTOL独家供应第一代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的大圆柱电池、并进一步锁定为其下一代机型独家供应350Wh/kg半固态电池。

这一深度绑定也获得了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背书。由中创新航牵头、小鹏汇天等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其成果将直接赋能小鹏汇天新一代飞行汽车。

在市场拓展上,除eVTOL领域已规模化交付外,其与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合作开发的固态电池项目已实现阶段性进展,并积极开拓轨道交通、矿山等新兴市场。

综合来看,中创新航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差异化优势,体现在技术、战略与执行三个层面的高效协同。

技术上,其430Wh/kg全固态电池构筑了明确的性能代差壁垒。

战略上则以“应用场景驱动”的思维,前瞻性地锁定了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商业化出口,避免了“技术等市场”的窘境。

执行上,其独特的“平台化延伸”能力,能将车规级大圆柱成熟的制造经验快速赋能于新技术的量产,构成了最坚实的产业化后盾。

这种技术领先、战略精准、执行可靠的“三位一体”模式,正加速其产业化进程,力图在这场决定未来能源格局的关键竞赛中,不仅“走得快”,更“走得稳”。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精彩

■ 欧洲7月车市大涨,磷酸铁锂加速上车

■ 储能缺芯潮:需求爆发与产业再平衡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下,电池后装市场“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