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师是我尊敬的一位私募老板,和国内绝大多数专业投资者相比,董老师从来是一位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专业投资者,从2018年来就把投资方向调向银行业,且一直呼吁银行估值太低,迟早银行业估值要修复的,他的专注和执着令人敬佩,近三年银行业估值修复行情一直在进竹中,修复方向和董总预测也基本一致,但董老师私募业绩却非常平凡,远低于银行指数的涨幅,令人思考!是什么原因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样做为银行投资者需经常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总结得失,才能行稳致远!
董老师投资银行的参考标准如下(从公开信息整理)
①:上市银行都不会倒闭
②:银行都是周期股(丰藏欠补----经济周期上升时增加拨备,经济周许期下升时,用拨备释放利润)
③:投资银行应该选择PB越低越好,一旦估值修复,涨幅远大于PB高的,当下就应该投郑州银行和民生银行(PB分别为0.4/0.31)
④:银行是同质的,之所以民生银行类PB如此低是市场给估值太低了,低于破产价了,未来估值修复巨大
⑤:董老师会加2-3倍杠杆去投资银行股
以上观点本基本上不认同
①:上市银行不会破产----只是没有发生,并不代表未来不会出现
②:银行业是周期行业----但并非所有银行都能做到在经济好的时间储备大量余粮,在经济下行时会更困难,看一下近十年民生银行的贷款拨备率就知道了(拨备率从未≥160%过)
③/④:投资银行股PB越低越好-----只观察到某一时间段低PB涨幅高于高PB,没有从十年周期去考察为什么PB会过低的,如民生银行2015年每股收益1.3元/股,2024年每股收益只有0.64元/股,分红更是从2015年0.235元→2024年的0.192元,而招商银行从2015年的每股收益2.29元→2024年的5.66元,分红更是从0.69元→2元,好公司→坏公司容易,坏公司→好公司概率基本上和得大奖一样低!
⑤:用杠杆资金去投资低PB的银行股和赌徒区别不大,如果非要加杠杆,更应该去投资ROE高的银行,如现在券商融资成本基本上在3.5%左右,分红就足够覆盖融资成本,基本上年化收益在12%∽15%是确定的,也不发生像近几年银行股大多涨一倍,而董老师私募业绩远低于银行指数涨幅,一旦银行估值修复行情结束,低PB的银行股价那里来回那里是大概率的,这种杠杆放大风险风格不应像董老师保守型性格
未来银行估值修复是否继续无法判定,经过此轮调整,未来银行股涨幅一定极度分化的,估值/资产质量和成长性一定最重的,经过此轮调整,又是一个好的投资银行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