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麦格米特的愿景

用户头像
一江烟雨倾城
 · 上海  

随着对公司了解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公司往往会产生新的预期。一般来说,当我们准备投资一家公司时,需要去了解这家公司的愿景以及创始人的背景。

麦格米特在官网上公布的愿景是 “全球一流的电气自动化领域产品及方案提供者”。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当前电气自动化领域全球一流的公司都有哪些,通过检索可以发现,有西门子、ABB、艾默生等。再看看麦格米特的 logo,不难推测公司的目标应该是向西门子看齐。

远大的目标是成功的开端,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麦格米特具备哪些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从 2017 年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到 2025 年 7 月 18 日最新公告的《2025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其中都提到了三大核心平台,分别是功率变换硬件技术平台、数字化电源控制技术平台和系统控制与通讯软件技术平台。8 年过去了,公司所依托的平台始终是这三个,但仔细翻阅资料会发现,依托这三大平台的业务已经发展得枝繁叶茂。

再来看创始人的背景,童博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电气工程专业,拥有浙江大学电力电子学科博士后学位。1996 年至 2001 年,他担任深圳市华为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2001 年至 2005 年,任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2005 年至今,担任麦格米特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其实写到这里,不禁感叹任正非老爷子确实厉害。2000 年,华为剥离非核心业务,将华为电气(安圣电气)出售给美国艾默生,当时安圣电气整个前期的出售工作及过程基本上是由童博一手组织的。随后,童博担任艾默生网络能源的副总裁,后来艾默生网络能源在 2017 年分拆为 Vertiv(即维谛技术),截至 2025 年 8 月 7 日,其市值为 3800 亿人民币。

写到这里,笔者想说一句,童博当年你卖给美国人的华为电气,如今(其分拆后的维谛技术)已经达到 3800 亿市值,而如今你创业并上市的麦格米特只有 300 亿市值,请问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为中国股民再打造一个像维谛技术这样市值的企业?

回到公司发展层面,其实这一年来最受关注的就是 AI 电源,它也是让大家又爱又恨的领域。 2024 年 10 月 18 日,公司公告了《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重要合作项目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其中提到:“公司作为行业领先的电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在 2024 年 10 月 15 日至 17 日召开的 OCP 全球峰会上正式推出了适用于 NVIDIA MGX™平台的最新电源系统。此完全模块化的解决方案共具有 6 个 5500 瓦电源模块,在 1U 服务器电源架中可提供总计 33kW 的功率,效率高达 97.5%。公司目前作为英伟达指定的 40 余家数据中心部件提供商之一,将最新技术突破的创新型电源解决方案与 NVIDIA MGX™平台和 GB200 系统相结合,正在加速 AI 服务器高功率电源产品项目的开发合作进程,致力于进一步推动数据中心和电力行业的发展。”

故事 1:当时光宝的 5.5kw 产品出现散热问题,导致电源供应商只剩下台达,英伟达找到了维谛,维谛将麦格米特推荐给英伟达,因此麦格米特获得了进入 NV(英伟达)供应链的机会。

而到 2025 年 8 月 8 日,从产业链上下游及各渠道了解到的信息反馈来看,正如之前有球友分享的,今年是麦格米特 AI 电源从 1 到 10 的发展阶段,明年则是从 10 到 100 的阶段;对于光储充业务来说,明年是从 1 到 10 的阶段,未来可能还会涉足伺服电机领域。

由于整个 GB200/300 的进度问题,AI 电源业务导致公司一季度业绩未达预期。但早在 5 月份就曾强调过,当时 GB 系列的预期发生了变化,如今整个 GB200/300 的推进节奏正在加快,因此订单能在今年有所体现是确定的事情,无非是份额多少的问题。GB 系列的出现,使得电源有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即从集成在机柜里的 Power shelf 变成了独立的电源柜,也就是 Side Rack。因为随着 GPU 功率的不断提高,机柜内的空间已经不足,目前来看 Rubin 架构基本要达到 1MW 以上。

麦格米特给出了 800V/570kw Side Rack 的方案,这意味着困扰后续 Rubin 架构的电源方案已经得到解决,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 Feynman 架构的电源方案该如何设计。

故事 2:因为 800V 还涉及柜外也就是数据中心整体电源的方案,所以对于新数据中心来说,肯定要去适配未来 1-2 代的电源和液冷方案,以避免重复建设。举个例子,比如先采用了 400V 的方案,后面要升级到 800V;或者原来采用了液冷 + 风冷的方案,后面要升级到全液冷,这些都会造成重复建设。对英伟达来说,肯定希望客户不断购买其最新的算力卡,如果因为数据中心基建问题,导致明后年推销新算力卡时,数据中心因电力和散热问题无法购买,英伟达肯定是不愿意的。所以,最好从现在新建的数据中心就做好冗余设计,将来可以适配 Rubin 架构,甚至直接一步到位。

所以我之前说 800V 的推进进度一定比想象中更快。

前面提到明年可能完成光储充业务从 1 到 10 的发展,其实今年公司应该就接到了不少储能的订单,主要是为大疆和正浩生产的户外 1 度电、2 度电的户外电源这类产品。未来对于工商业和家庭用户而言,光储充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

这里的讨论基于我个人与电源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朋友交流后形成的浅薄理解:光伏发电后,先将储能电池充满,然后剩余的电力并入电网,而家庭用电和商业用电都可以先使用储能电池中的电力,这其中也包括汽车充电桩的用电。

像我之所以也看好理想汽车,是因为理想今年加快了 5C 充电桩的建设,后期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出现对标加油站的充电站。这些充电站的原建筑和周边建筑装有光伏设备,然后配有统一的储能电池,站内还设有 5C 充电桩,基本能在 10-12 分钟内完成 500kw 续航的充电,这个时间正好够人们上个厕所,男同志还能抽根烟(加油站是不能抽烟的)。所以这个方案最先可能落地的地方就是高速公路的服务区。随后,我在麦格米特官网光储充的资料中找到了下面的配图,供大家参考。

当然,商业中心、居民小区,只要是当年装配式光伏的客户,都是其目标群体。

至于伺服电机领域,我也是在一点点跟进学习。我是不是耐心资本,自己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在学习相关知识,如果后续有新的进展,再分享给各位。

再回到 AI 电源的业绩方面,根据台达的年报和电源拆解情况,初步估计 GB200 的电源价值量在 60-70 万一台,取中间值 65 万一台。考虑到台积电为 B300 芯片的产能,明年可以预估的 GB300 出货量在 30000-50000 个机柜(具体预期数据可以关注 8 月 14 日鸿海法说会),取中间值 40000 个机柜。假设麦格米特的份额分别为 10%、20%、30%,那么对应的机柜数量分别为 4000、8000、12000 个,对应的订单金额为 26 亿、52 亿、78 亿。按 25% 的利润率估算,明年 AI 电源的利润分别为 6.5 亿、13 亿、26 亿。2024 年公司主业营收 80 亿,利润 4.6 亿(受 AI 电源研发影响),正常利润预计在 7.5 亿。公司 2025 年预估主业营收 100 亿,2026 年预估主业营收 120 亿,利润 11 亿。那么明年(2026 年)预期总营收分别为 146 亿、172 亿、198 亿,预估利润分别为 17.5 亿、24 亿、37 亿。按 8 月 8 日收盘价计算,现在公司市值 336 亿,对应的 PE(市盈率)分别为 19.2、14、9.1。

对于一家成长型公司来说,这样的 PE 显然是不合理的。结合麦格米特的成长属性,整体给予 40 倍 PE 才是合理的,对应的可能市值分别为 700 亿、960 亿、1480 亿。

这还只是当前主业 + AI 电源的估值,尚未计算除英伟达之外的数据中心电源业务的业绩估值,更别提光储充和伺服电机领域的估值了。所以说,千亿市值的麦格米特,才刚刚启航。

无论是产业趋势对高功率电源的增量需求,还是算力即国力背景下对 AI 算力源源不断的需求,麦格米特都真正站在了时代发展的风口。20 多年前,童博迫于无奈卖掉了艾默生网络能源(原华为电气),20 年后的今天,童博能否把麦格米特(被视为华为电气精神的延续)重新带到新的高度,为 A 股市场再打造一个三千亿市值的电气巨头。

故事 3:由于 800V 电源方案的出现,整个数据中心的电源柜内和柜外都需要进行匹配,这意味着从数据中心建设开始,电源(当然也包括液冷)都需要有一家公司全程参与设计,以便于后期协调柜内和柜外的相关事宜。可能后面就会出现电源总集成商和液冷总集成商,其实在海外,维谛就是这样的集成商。

因为 Feynman 架构很可能要配合储能一起组成可逆的智能电网,每个机架都配有储能装置(超级电容或电池)。当 GPU 负载激增时,将多余能量输送至机架的超级电容或电池,最大限度减少电网扰动;反之,在电压骤升或停电时,又能从储能设备中汲取能量以稳定供电。这对于数据中心建设来说,集成度要求更高了。

台达也是数据中心集成商,在柜内、柜外以及液冷方面都有涉及。所以,维谛和麦格米特一起与台达竞争,或者麦格米特作为电源总集成商与台达竞争,维谛和台达在液冷领域单独竞争,这些都是可能发生的情况。

如果麦格米特成为后续数据中心的电源集成商,那么考虑到后续无论海外还是国内的 ASIC 芯片,以及国产算力的高功耗,新建的海外和国内数据中心都可能将电源业务交给一个总包。考虑到不同部分电源系统的适配性,这种总包制度对于数据中心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后期的维保更为可靠。那么,麦格米特的估值可能会被进一步看好。

当然,未来有很多可能性,目前来看,童博和他的麦格米特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并且占据了先机。相信只要没有太大的黑天鹅事件,比如技术被超越、核心团队出走等,麦格米特的愿景或许真的能够实现。在这里,希望童博继续努力奋斗,毕竟 60 岁正是奋斗的年纪,也祝愿每一个持有麦格米特股票的股民都能获得利润。

PS:公司能不能招聘一位专职董事会秘书,公司应该也不差这点钱,让王涛总好好担任他的财务总监,毕竟在沟通交流方面,董秘这个岗位确实不是王涛总的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