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链其实后续大家可以当果链来看,就是NV会针对自己下一代的要求给出一堆参数,然后由各个供应商提供完整的解决的方案,然后NV从中选择定下最终版,然后3家供应商专利相互授权再拿到各自份额开始生产。
mm是5.5kw这个版本进去的,原因众所周知。所以GB200这一代的份额按会议中专家说的台达60%,光宝25%,mm10-15%其实也很合理,唯一意外的是之前同步过的GB300仍旧延用5.5kw,个人观点是NV为了尽快出货GB200/300选择的这个方案。
根据《白皮书》提到的目前48V的给120kw以下机柜的供电是合理的,原本NV是想用12kw的PSU作为GB300的方案,台达专家表述为无法量产,个人了解到是几家送样都没有过,而且涉及到机柜更改多方面原因,最终选择了延用5.5kw过渡,但是到后期还是会改到单独电源柜。这个时间可能要到26年H1,因此了解到的是可能会直接上15kw的方案,mm应该早就开始研发。
台达的sidecar是576kw,12*48=576kw,mm的power rack是570kw 15*38=570kw,很难说这不是一个巧合。另外根据台达专家的描述,现有GB200 用6个power shelf是9万美金/机柜,而GB300 用8个power shelf 是13万美金/机柜,而sidecar 同时给2个GB300供电,单独电源45万美金/柜,包含BBU 超级电容 DCDC等组件后总价值65万美金,分配到单GB300机柜,单柜价值量32万美金。比5.5kw的方案价格差距太大,所以前期csp也会选择够用的5.5kw方案。
到了Rubin,如果还是570kw的方案,只能供1-1.5个机柜,这是后的单柜价值量就是43-65万美金一台,当然推断到时候可能就是做的19kw甚至30kw的电源。其实这时候计算整体电源单w的价值,就已经来到了8元/w,所以mm之前定增里的10元/w就非常符合常理了。
目前预期的GB200/300的发货,GB200在3万个机柜,GB300在5万个机柜,所以明年的电源就是千亿市场,根本不是某个首席一会儿450亿,一会儿700亿。而且还有ASIC芯片以及国产算力的增量。
而Rubin时代的电源在现有方案扩充下,价值量从单柜13万美金涨到了43万美金,所以麦格米特定增公告里描绘的AI电源大市场是事实存在的。
这里我们按照GB300的5万个柜子,单柜13万美金计算,mm10%的份额,营收46亿,利润按25%拍,就是11.5亿。后续Power Rack的价值量如果Rubin是5万个柜子,按照一个rack给1.5个用,单柜32万美金。份额按20%计算,营收直接破200亿,利润在50亿。AI电源的市场远远超乎国内机构的想象力。
如果升级到19kw甚至30kw,单w单柜的价值量会进一步上升,目前了解到产业里技术的进度,只有台达和mm处于前沿,和其他公司有1-2年的代际差,而且无论台达还是mm都在持续投入研发,且因为在NV供应链形成了卡位,所以很难被超越。
关于SST,之前胡乱炒作,其实SST目前研发进度也是台达和mm领先,这个方案大概率是要和光储充一体,智能电网一起形成的,其中核心的就是GaN和SiC,这个作为大陆公司的mm具有先天优势,稀土掌控在我们自己手里。而且mm提前布局的上海瞻芯就是做SiC的,GaN只能用在650V,800V更适合采用SiC,之前看到过台达推过650VGaN方案,但是应该也没过,所以如此看来还得是800V SiC。
其实在这一波电源增量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PSU厂家,比如台达、麦格米特及光宝,另外就是超级电容和BBU,国内代表就是江海股份和蔚蓝锂芯,剩下就是做GaN和SiC的功率半导体公司,目前全球领先还是英飞凌。最后就是潜在有能力进入到超级电容和BBU供应链的公司,后续NV电源链的公司可能像PCB和光模块一样,龙头带队而后带动后续的供应链兄弟们一起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