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信科技(1675.HK)深度分析及未来一年估值展望
亚信科技作为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领域的领军企业,凭借国产替代政策红利、AI科技爆发式增长、算力网络布局及AI变革驱动,未来一年估值有望提升至25-30倍区间,但需警惕传统ICT业务转型阵痛及毛利率波动风险。公司运营效率优化与研发投入强化(如自研“渊思”大模型)将支撑长期竞争力,估值中枢或随AI订单转化加速上移。
一、公司深度介绍
亚信科技(1675.HK)是ICT支撑、能源5G专网及AI交付领域的龙头,业务聚焦通信运营商支撑、AI大模型应用、5G专网及数智运营。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5.98亿元(同比-13.2%),净亏损2.02亿元(剔除人员优化成本后亏损收窄至0.48亿元),毛利率提升至30.1%(同比+5.4pct),反映成本管控能力增强。
关键业务亮点:
业务板块
2025H1表现
核心驱动因素
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
收入0.26亿元(同比+76倍)
订单0.7亿元(同比+78倍),与阿里云、英伟达深度合作
5G专网与应用
订单0.82亿元(同比+51.7%)
核电市占率第一,覆盖210+新能源场站
ICT支撑业务
收入21.18亿元(同比-14.7%)
运营商降本增效压力,但AI注智对冲下行
数智运营
收入4.08亿元(同比-8.8%)
非通信订单+18.2%(金融+48.3%)
市场地位:
AI交付:阿里云“星河计划”核心伙伴,共建近百个项目,覆盖能源、制造等领域。
5G专网:核电5G专网市占率第一,服务29台机组;矿山领域与郑煤机合作。
技术认证:连续两年入选Gartner通信AI全球魔力象限“领导者”。
二、多维度分析:国产替代、AI科技、算力与AI变革
1. 国产替代:ICT行业政策红利释放
政策驱动:国产替代加速(如车规IGBT国产化率超60%),亚信科技在ICT支撑领域市占率领先,受益于运营商降本增效下的本土化替代。
风险点:高端SiC/GaN器件依赖进口,2025年国产化率目标30%。
2. AI科技:业务爆发式增长
订单规模:AI交付订单0.7亿元(同比+78倍),收入0.26亿元(同比+76倍),预计全年订单达2-3亿元。
技术壁垒:自研“渊思”行业大模型体系,覆盖20余省份,160+商用案例。
合作生态:与阿里云共建大模型一体机,与英伟达Omniverse合作拓展制造业市场。
3. 算力:网络智能化核心布局
算力网络:推出算力网络套件(编排中心、调度中心),助力能源、通信行业资源整合。
AI-RAN联盟:加入AI-RAN Alliance,推动6G网络融合通信+感知+算力。
行业趋势:智能算力占比从2017年20%升至2023年80%,亚信科技受益于“东数西算”枢纽节点。
4. AI变革:传统业务转型加速
ICT业务优化:通过AI注智(48个项目)、新客户拓展(香港电讯)及组织降本,目标全年收入降幅收窄至个位数。
毛利率提升:AI交付业务毛利率达20-30%,推广阶段超50%。
三、运营与研发能力:效率与创新双轮驱动
运营效率:2025H1营业成本下降19.6%,毛利逆势增长6.1%。
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营收0.16(2025H1),聚焦大模型工具链(龙骨、石斛系统)。
人才储备:AI交付团队400人,跨行业经验沉淀。
四、未来一年估值变化分析
驱动因素:
AI订单转化:5G专网订单0.82亿元(2025H1)→ 目标4亿元(全年),AI交付订单2-3亿元。
ICT业务复苏:全年降幅收窄,毛利率提升至30%+。
政策红利:国产替代深化(功率器件行业2025年规模650亿元)。
风险因素:
毛利率波动:AI定制化业务可能压低毛利率。
行业竞争:AI交付领域涌入新玩家,价格战风险。
估值预期:
乐观情景:AI订单超预期,PE升至30倍(对应市值123.4亿港元)。
中性情景:ICT业务稳定,PE维持25-28倍(市值106-118亿港元)。
目前市值91.61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