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与伊利

用户头像
柴孝伟
 · 河南  

一、基本情况
三元股份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乳制品企业,总部位于北京,实际控制人为北京首农食品集团。公司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市牛奶总站,2001年上市,是中国奶业的标志性国企之一。其业务覆盖乳制品全产业链,核心产品包括低温鲜奶、低温酸奶、常温奶、奶粉、奶酪、冰淇淋等,旗下拥有“三元”“极致”“八喜”(冰淇淋)等知名品牌。公司在北京市场占据绝对领导地位,2024年液态奶份额达58.3%,稳居首位,同时通过区域深耕和冷链物流网络辐射京津冀及华北地区。
二、核心财务数据
根据最新财报(截至2024年及2025Q1):
1. 营业收入:2024年营收70.12亿元,同比下降10.73%,主要受市场需求变化及业务结构调整影响(如剥离首农畜牧部分股权);2025年Q1营收16.47亿元,同比承压。
2. 净利润:2024年归母净利润5,481万元,同比大幅下降77.44%,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股权转让收益缺失)后,扣非净利润2,982万元,同比激增934%,反映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5年Q1净利润5,565万元,持续修复。
3. 盈利能力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ROE):2024年仅1.11%,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因规模较小、全国化布局有限);
毛利率维持在23%-33%区间,低于伊利(30%-38%),反映成本管控和品牌溢价能力差距。
4. 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显著改善(2024年同比+153.52%),支撑运营稳定性。
5. 资产结构:总资产约93.3亿元,流动资产占比29.5%,非流动资产占比高(长期资产投入如奶源基地、生产设备);负债水平较低,财务风险可控。
三、生意模式
三元股份构建了以事业部为核心的全链条运营体系:
1. 产品矩阵:聚焦低温鲜奶、酸奶(差异化优势品类),同时发展常温奶、奶粉(如婴幼儿配方奶粉“爱力优”)、冰淇淋(“八喜”高端品牌)及特色业务(三元梅园中式奶酪、非遗融合业态),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2. 生产与供应链:
自有奶源优势:依托北京绿荷牧场等规模化奶源基地(国内最大荷斯坦奶牛养殖中心之一),采用欧盟标准奶源管控,确保生鲜乳品质(蛋白质、脂肪含量超行业平均);
精益生产:通过供应链管理平台统筹奶源调度、生产计划,2024年实际产能71.43万吨,推进智能制造降本增效。
3. 物流与渠道:
冷链物流壁垒:构建覆盖京津冀的低温物流网络,实现产品从工厂到终端的高效配送(全程温控、24小时直达餐桌),强化低温奶“新鲜”战略;
销售模式:直营、经销商、电商(兴趣电商、即时零售)结合,深度绑定商超、社区零售及餐饮渠道(如麦当劳合作),同时拓展“送奶到户”传统渠道及新兴场景(如胖东来系统销售额年增341%)。
4. 研发与创新:依托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研发ESL奶、发酵乳、奶酪等新品,推动技术升级填补国内空白,提升产品附加值。
5. 品牌与营销:主打“首都品质”“大国乳企”形象,结合文化IP(如天坛“元味中国年”)、奥运/赛事营销(中国举重队代言)焕活品牌年轻化,强化区域心智占领。
四、护城河
三元股份的竞争壁垒主要源于其区域根基、冷链生态及特色资源:
1. 区域垄断优势:深耕北京及华北市场数十年,建立了深厚的消费者信任和情感认同(老北京鲜奶记忆),液态奶份额超58%形成不可复制的地头蛇壁垒,区域需求刚性强且替换成本高。
2. 冷链物流护城河:低温产品对保鲜要求极高,三元通过全链路冷链控制(牧场至终端200公里半径)、高密度终端渗透及成熟配送体系,构筑了区域性配送壁垒,保障新鲜度与复购率。
3. 品牌与奶源双重信任:作为“中华老字号”及人民大会堂国宴乳品供应商,叠加欧盟标准自有奶源、全程质量监控(体细胞、无抗检测),强化安全与品质认知,尤其在母婴、高端消费场景具备差异化优势。
4. 产业链整合与规模效应:首农集团赋能奶源协同及大宗采购议价能力,降低上游成本波动影响;同时通过优化SKU(2024年精简低效品类近20%)、聚焦大单品提升运营效率,形成局部规模效益。
5. 政策与社会责任绑定:承担北京学生奶、民生保供等任务,享受政策支持与本地资源倾斜,进一步巩固区域护城河根基。
五、与伊利股份的对比:优点与差距
伊利作为全国乳业龙头(2024年营收超千亿,市占率约25%-30%),与三元形成全国化巨头 vs 区域深耕者的鲜明差异:
伊利的显著优点
1. 规模与全球化布局:
营收规模(三元70亿 vs 伊利超千亿)、产能、奶源网络(全球资源整合)碾压性领先,摊薄采购、研发、营销成本,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及议价权。
常温奶、奶粉、奶酪等全品类统治级份额,覆盖全国城乡及海外市场,渠道下沉深度(便利店、下沉市场渗透)和广度远超三元。
2. 品牌与营销霸权:
品牌价值(亚洲乳业第一)、消费者心智占领(金典、安慕希等超级单品)及高频广告投入(奥运、顶级IP合作)形成不可撼动的全国性品牌护城河,定价权与溢价能力更强。
3. 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ROE长期维持19%-26%高位(三元不足2%),反映资产周转、成本控制及产品结构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更高)的极致效率优势;
供应链数字化、精益管理成熟,存货周转率优于行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4. 创新与资本实力:研发投入绝对值大、全球技术合作领先,推动奶粉、奶酪等高端品类增长;强大融资能力支撑并购(如妙可蓝多)及产能扩张,构筑多维竞争壁垒。
三元的核心差距与挑战
1. 全国化能力薄弱:业务高度依赖北京及华北区域(华东/华南份额不足5%),常温奶、奶粉等品类难以突破伊利、蒙牛的全国渠道封锁,增量空间受限。
2. 规模与成本劣势:营收体量小导致单位生产成本、物流费用、营销分摊更高,毛利率、净利率长期低于伊利,盈利弹性不足(尤其奶价波动时承压更大)。
3. 品牌辐射力不足:虽有区域心智优势,但缺乏全国性影响力单品或营销声量,在低温奶外的品类竞争中处于跟随地位。
4. 渠道广度与下沉短板:经销商网络、电商运营深度不及伊利,尤其在新兴渠道(社区团购、O2O)及三四线市场渗透滞后,制约增长上限。
5. 资本与创新追赶压力:自有资金有限限制研发投入强度及全球化布局,在高端奶粉、奶酪等战略品类的竞争中资源储备不足。
三元的相对优势(伊利难以复制的差异化)
低温鲜奶赛道的错位竞争:聚焦伊利相对薄弱的低温短保品类,依托冷链壁垒和区域新鲜心智,守住基本盘并局部扩张(如胖东来案例验证可复制性);
区域民生绑定的防御性价值:承担本地保供社会责任,享受政策支持与消费者情感溢价,构筑“护城河中的护城河”,短期内难以被巨头替代;
特色业务潜力:八喜冰淇淋全国高端化空间、三元梅园非遗业态融合文旅消费等,开辟细分增长曲线,对冲主业竞争压力。
总结
三元股份是乳业中的区域王者,凭借北京市场垄断、冷链生态、安全奶源及首都品牌背书,在低温鲜奶赛道建立了稳固护城河,具备不可替代性。然而,面对伊利等全国巨头在规模、品牌、渠道、效率及全球化上的降维打击,三元的增长天花板明确——其未来需坚守差异化赛道(低温+特色业务),深化京津冀协同,同时谨慎探索全国潜力市场(如冷链可及区域复制),方能在巨头夹缝中持续生存并提升盈利质量。投资者需关注其扣非净利润修复趋势、全国化试点成效及成本管控能力改善,以评估长期价值空间。
注:本文为转文,文中观点不代表本人看法,本人目前也未持有文中所提公司股票,也不推荐公司股票,若有据此买入,盈亏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