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公司研究# 中国乳业头部企业的领导人,在任期内的利润增长性与行业均值的对比呈现显著差异,这既受个人战略决策影响,也与行业周期、消费环境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以下结合最新财报数据和行业动态展开分析:
一、蒙牛乳业:卢敏放(2016.9-2024.10)
任期表现:
战略与增长:卢敏放推动组织架构改革和资本运作,2017-2019年营收增速达11.9%-14.7%,净利润增速高达34.9%-372.6%。但2020年后受疫情冲击和行业供需失衡影响,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10.1%至886.75亿元,净利润暴跌97.8%至1.045亿元,主要因贝拉米、现代牧业等商誉减值超43亿元 。
行业对比:2016-2019年蒙牛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均值(同期行业CAGR约5%-6%),但2020-2024年行业整体低迷,蒙牛利润下滑幅度远超行业(2024年行业超半数公司营利双降) 。其任期内净利润CAGR为-737.92%,反映出后期战略失误和行业周期叠加的负面影响。
二、伊利股份:潘刚(2005年至今)
任期表现:
战略与增长:潘刚长期推动全产业链布局和高端化战略,2016-2024年净利润CAGR达11.66%,显著跑赢行业 。尽管2024年营收下滑8.24%至1157.8亿元,净利润下滑18.94%至84.53亿元,但上半年通过产品结构优化(金典、安慕希占比提升)和费用管控,净利润同比逆势增长19.44% 。
行业对比:2024年行业均值利润下滑27%,伊利表现优于多数同行,尤其在奶粉、冷饮等细分领域保持增长(奶粉收入同比+7.31%) 。其利润韧性源于高端产品占比超40%、原奶成本下降带来的毛利率提升(2024年毛利率35.02%) 。
三、光明乳业:贲敏(2023.5至今)
任期表现:
战略与增长:贲敏上任后聚焦低温奶差异化竞争,2024年低温鲜奶收入同比微增,但整体营收下滑8.33%至242.78亿元,净利润减少25.36%至7.22亿元,扣非净利润暴跌67.48% 。2025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继续双降,显示战略调整尚未见效。
行业对比:光明利润下滑幅度略低于蒙牛,但显著高于伊利。其低温奶市场份额被伊利、蒙牛挤压(2024年液态奶收入同比-2.75%),且过度依赖资产处置收益(2024年土地收储贡献4.25亿元),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弱(扣非净利润仅1.7亿元) 。
四、细分领域:奶粉企业领导人
1. 中国飞鹤:冷友斌(2002年至今)
表现:2024年净利润36.54亿元,稳居奶粉行业第一。冷友斌通过深耕国产替代和高端化(星飞帆系列占比超70%),在婴配粉市场份额达17.5%,显著高于行业均值(CR5为63.5%) 。
行业对比:2024年奶粉板块逆势增长,飞鹤增速与贝因美(净利润+73.92%)等企业共同拉动行业均值,远超液体乳的低迷表现 。
2. 贝因美:谢宏(2018-2021年主导转型)
表现:谢宏推动公司从亏损转向盈利,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3.92%至1.03亿元,2025年一季度再增84.05%。其战略聚焦细分市场(儿童奶粉、成人奶粉),避开与飞鹤、伊利的直接竞争 。
行业对比:贝因美增速显著高于奶粉行业均值(2024年行业CR5增速约10%-15%),但规模仍较小(2024年营收27.73亿元) 。
五、行业均值与趋势
整体表现:2024年乳制品行业超半数公司营利双降,19家上市乳企净利润总额同比减少27%,液态乳需求疲软(全渠道增速-2.5%)是主因 。行业均值利润增长性在2016-2024年呈现“前高后低”特征,2020年后CAGR降至4%以下 。
结构性分化:奶粉、低温奶等细分领域表现优于整体。例如,2024年贝因美、中国飞鹤等奶粉企业利润增长超70%,而液体乳龙头伊利、蒙牛增速落后于行业 。
六、总结与启示
1. 战略差异决定增长韧性:
潘刚的全产业链布局和高端化战略使伊利在行业下行期仍保持盈利优势;
卢敏放的激进并购(如贝拉米)在行业低谷期暴露风险,导致蒙牛利润大幅波动;
贲敏的低温奶差异化策略尚未扭转光明的增长颓势。
2. 行业周期影响显著:
2016-2019年行业扩张期,龙头企业通过规模效应实现高增长;
2020年后消费疲软和原奶价格下行,战略保守、抗风险能力弱的企业(如光明)利润下滑更明显。
3. 未来挑战:
行业需应对消费升级(高端化、功能化)与价格战的平衡;
领导人需在短期盈利与长期投入(研发、奶源)间找到平衡点,例如伊利的HMO技术商业化、蒙牛的“一体两翼”战略 。
总体而言,伊利的潘刚在任期内通过稳健战略实现了长期超额收益,而蒙牛、光明的领导人则因行业周期和战略失误导致增长性波动较大。奶粉领域的冷友斌、谢宏则通过精准卡位细分市场,在行业整体低迷中实现突围。未来,乳业领导人需在消费分级、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中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注:本文为转文,文中观点不代表本人看法,本人目前也未持有文中所提公司股票,也不推荐公司股票,若有据此买入,盈亏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