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公司研究# 颐海国际和天味食品,谁是川味复合调味品领域王者?
颐海国际和天味食品,作为川味复合调味品领域的两大龙头企业,在市场地位、产品策略、渠道布局等方面各有侧重。结合行业趋势与最新动态,未来竞争格局可能呈现以下特点:
一、市场地位与增长动能
1. 颐海国际:依托海底捞的稳健底盘
2024年颐海国际营收65.4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第三方业务占比69.8%,增速达10.4%。火锅底料仍是核心品类,牛油、番茄口味增速领先(12.1%、8.6%),但整体行业增速放缓至个位数 。其优势在于:
供应链与成本控制:通过自建原料基地(如简阳调味品基地)和规模化采购,有效对冲原材料波动。
B端深度绑定:除海底捞外,已拓展至呷哺呷哺、小龙坎等连锁餐饮,定制化产品占比提升 。
海外先发优势:产品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泰国工厂投产后本地化生产能力增强。
挑战在于:方便速食业务增速(11.1%)低于行业平均,且过度依赖火锅场景,需拓展多元化产品线 。
2. 天味食品:聚焦川调的爆发潜力
2024年天味营收34.76亿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6.25亿元,同比增长36.77%,增速显著高于行业。中式菜品调料成为第一大品类(营收17.71亿元,占比50.9%),火锅底料市占率18.4%(行业第二)。其优势在于:
品牌与川调基因:“好人家”在中式复调市占率11.1%(行业第二),川菜调料配方更贴近家庭消费者需求。
渠道快速扩张:经销商数量增至2207家,覆盖全国近70万个零售终端,下沉市场(县级及以下)渗透率超80%。
健康化与场景创新:推出鲜松茸汤底、减盐系列产品,迎合消费升级趋势,并通过“线上爆品+线下定制”模式抢占年轻市场。
挑战在于:B端客户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占比约15%),需进一步分散风险。
二、核心竞争维度对比
1. 产品策略
颐海:以火锅底料为核心,延伸至方便速食(酸辣粉增速56.7%)和定制化餐饮解决方案,侧重标准化与规模化 。
天味:聚焦川调细分赛道,开发酸菜鱼、小龙虾等爆款,同时拓展健康化(如零添加)和场景化(如一人食迷你包)产品。
关键差异:天味更专注川调垂直领域,颐海则通过多元化分散风险,但可能稀释资源投入。
2. 渠道布局
颐海:第三方经销商约3000家,电商渠道增速30.9%,但线下仍以传统商超为主,下沉市场依赖经销商自然渗透 。
天味:采取“经销商+直营+电商”全渠道策略,尤其在社区团购和零食量贩渠道表现突出,2024年新增经销商集中在华东、华中。
关键差异:天味渠道结构更均衡,下沉市场执行力更强,颐海则需提升终端网点密度。
3. 研发与创新
颐海:2024年新增产品超50个,重点开发地域风味调料(如冬阴功汤底)和B端定制化产品,但健康化投入较少。
天味:研发聚焦川调配方优化和健康化升级,2024年推出鲜松茸汤底、减盐系列,且通过柔性生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关键差异:天味在产品迭代速度和健康化布局上领先,颐海更侧重规模化与成本控制。
三、未来竞争格局研判
1. 行业趋势与机会
复合化与便捷化:中式复调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2500亿元,年增速15%,中小餐饮标准化需求是核心驱动力 。
健康化与高端化:消费者对减盐、零添加产品偏好上升,头部企业需通过配方优化抢占市场。
全球化与本土化:海外市场潜力大,尤其东南亚地区对川味接受度高,但需适应本地化口味 。
2. 胜负手分析
颐海的破局点:
加速拓展B端非火锅客户(如快餐、团餐),降低对海底捞的依赖。
加大健康化产品研发,如减油火锅底料、有机复合调料。
依托泰国工厂,深耕东南亚市场,复制国内“火锅+餐饮”模式。
天味的破局点:
巩固家庭端优势的同时,通过定制化服务切入连锁餐饮供应链。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好人家”在全国范围内的认知度。
利用H股上市契机,加速国际化布局,尤其针对海外华人市场。
3. 潜在风险
颐海:海底捞业绩波动可能影响关联交易;方便速食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承压。
天味:原材料价格(如辣椒、花椒)波动对成本的影响;经销商管理难度随规模扩大上升。
四、结论:天味更具长期王者相
短期(1-2年):颐海依托海底捞的稳定订单和供应链优势,仍将保持营收规模领先,但增速可能维持在个位数。
中长期(3-5年):天味凭借川调品类的高成长性、渠道深度渗透和健康化创新,有望实现市占率反超,成为川味复合调味品王者。其核心优势在于:
1. 品类聚焦:川调赛道增速快于火锅底料,且天味已建立技术壁垒(如配方研发、工艺优化)。
2. 渠道韧性:下沉市场覆盖广,抗周期能力强,2024年在社区团购和零食量贩渠道表现亮眼。
3. 战略清晰:从“卖产品”转向“提供餐饮解决方案”,与中小餐饮形成深度绑定。
颐海的护城河在于海底捞的生态协同和海外先发优势,但其多元化策略可能分散资源,若无法在健康化和新场景突破,可能逐渐丧失增长动能。
最终,行业竞争将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竞争”,谁能更快响应消费升级、构建差异化产品矩阵,谁就能在未来十年占据主导地位。
注:本文为转文,文中观点不代表本人看法,本人目前也未持有文中所提公司股票,也不推荐公司股票,若有据此买入,盈亏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