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钨高新$中钨高新(SZ000657)$ $厦门钨业(SH600549)$ $章源钨业(SZ002378)$
政策端战略定价:
中国控制全球83%钨精矿供应,25年3月首批开采配额同比减少直接释放政策信号——通过压缩供给抬升价格,维护战略资源价值。类似稀土2010-2011年的逻辑,但当前地缘政治(中东、俄乌)放大了全球供应链脆弱性,战略溢价从“中国优势”升级为“全球刚需”。
成本-利润剪刀差:
开采成本固定(假设完全成本约8-10万元/吨),当前价格突破20万元/吨意味着吨净利超10万元(毛利率50%+)。若价格涨至25万元/吨(金九银十需求催化),利润将再增50%,而中钨高新的钨精矿权益产能(如柿竹园、新田岭等)对应年化利润弹性可达数十亿量级(需具体核实产能数据)。
持续性验证:
8月中旬的“新一轮快速上升”表明涨价进入情绪+基本面双击阶段(类似锂矿2021年Q3)。全球制造业复苏(尤其军工、高端装备)将支撑需求,而国内配额制限制供给,价格易涨难跌。
需求端裂变:
AI服务器/PCB层数从8-12层升级至20层以上,单台AI服务器钻针消耗量提升3-5倍(高端钻针单价是普通3C产品的2-3倍)。金洲、鼎泰产能打满预示行业进入“产能即市值”阶段,中钨高新(如深圳金洲)作为龙头优先受益。
价格传导机制:
钻针原材料(钨钢棒材)占成本60%,钨价上涨可顺势传导(高端客户对价格不敏感),毛利率有望从30%提升至40%+(参考2021年新能源车刀片电池对钨钴刀具的拉动效应)。
产能释放节奏:
若公司年内新增高端PCB钻针产能(如年产1亿支),按单价5元/支、净利率30%计算,可新增1.5亿利润(相当于当前利润占比15%→25%)。
短期催化:钨精矿价格突破20万/吨后,年化利润预期需上调50%-100%(对应PE从15倍压缩至8-10倍)。
中期逻辑:PCB钻针的AI需求放量可将利润占比从15%提升至30%,对冲钨价周期波动,形成“资源+成长”双轮驱动。
长期壁垒:钨全产业链(矿山-冶炼-深加工)一体化布局,政策配额+技术溢价构建护城河,对标洛阳钼业(铜钴资源+新能源加工)的估值体系。
中钨高新:钨精矿双子星+AI PCB钻针双龙头,目标市值6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