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上机床中国(01651)$ 谈谈我对津上中国的一点浅显的看法,因为水平有限,非常的大而化之,抛砖引玉一下。关于津上很多大众化的信息就不重复了。
津上中国14财年的收入是11.2亿,利润2580万;24财年的收入是31亿,净利润4.8亿。(预测25财年的收入至少40亿,净利润7.8亿。)妥妥的成长股。目前主要的产品是走心机、刀塔机、加工中心及其他,这其中走心机是绝对的主力。由于公司没有披露具体数字,预测大致20多亿左右的年销售额。公司的产品中,走心机的技术含量最高,公司在中国的市占率是60%以上,竞争对手也是日资品牌为主,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刀塔机是公司近些年的发力重点,目前从销量来说国内做到了第一,但是市占率只有5%。加工中心公司做的一般,正在发力中。
从市场空间来看,公司处于一个增量市场中。原来的大头汽车行业,新能源车的部分零部件对精度要求更高,刺激了行业需求。无人机的需求也在逐年走高,加上去年年底火起来的AI带动GPU的需求还有人形机器人。可以说,精密数控机床的整体需求是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在不断提高。
但是津上业绩的增长除了跟随行业水涨船高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市场份额的增长,这几年它一直在抢日企和国企的市场份额。而抢市场份额的利器就是降价。津上中国如同它的公司名称一样,是融合了日企和中企的优点。津上日本虽然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公司,但是津上中国基本上都是靠中国的管理层做起来的,现在的董事长唐总是早年哈工大第四批公派日本留学生。它领导下的津上中国管理上精益求精,得日企从管理要效益的精髓。全公司每年有上万个降本提案,唐总几乎全部要看,公司采纳的提案每年有上千个,对公司降本非常有效。
受益于津上的品牌效应和产品精度及稳定性,同款产品,如果价格相同甚至津上只是略高,下游客户都会选择津上,这是产品品牌力和溢价能力;而成本端,津上则不同于其他外企完全是国内民企做派,每年持续降本,可以说成本控制能力相对于民企只有过而不及。供应链端,津上用的是日本发那科的数控系统,而发那科既是津上中国的基石投资者,津上也是发那科最大的客户,津上的拿货成本肯定要比竞争对手要低。津上这几年可以依靠走心机的高利润率(降本的同时因为产品的强势可以不用怎么降价,所以利润率越来越高)带动全公司利润率的抬升。同时,不断的降本也给了刀塔机降价的空间且全公司的利润率还可以稳中有升。目前用发那科系统的刀塔机售价基本跟国产机差不多,产品性价比极高。
25年一季度订单增速非常高(1-2月有90%,3月也有60%),四、五月增速降下来但仍然能够保持同比增长。六月份马上会召开一年一度的工厂展,届时又会收割一波订单。当然,25年一季度订单的增速有一些特殊原因,应该不会继续,但是20%左右的年度增长还是可期的。
津上中国的机床只能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销售,所以关税对公司的业务即便有影响也问题不太大。这里既要看到津上在走心机领域的绝对强势地位,还要看到在空间更大的刀塔机领域(刀塔机全球有1000亿的市场空间而走心机只有100亿)津上只有5%的市场份额且其还在不断降价竞争。即便刀塔机的整体市场需求有所波动,也不会影响现阶段津上刀塔机的业务增长,只是快慢问题。
至于加工中心,目前还不是津上的重点,但是津上完全可以把其在刀塔机方面的打法复制到加工中心。
津上还有其他很多方面做的很不错,比如营销团队和策略等等,我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我的理解是,目前的津上是一个下有保底上有惊喜的非常难得的投资标的。几乎所有接触过津上的人都对这家公司赞不绝口,加上我前面分析的原因,40亿的收入体量对于津上来说维持增长难度不大。而惊喜就是没有人知道人形机器人行业未来会有多大,会刺激多少行业需求。或者说,随着中国制造的不断升级(其实人形机器人和AI GPU本身也是制造业升级的表现),又会新增哪些行业需求,多少行业需求。津上也是一家很踏实的公司,这样一家优秀的公司,如果在A股上市,市盈率至少翻倍,而且也很容易成为炒作的题材。而正是因为在港股上市且没有入通,看的人少,才会有这么好的买入机会。
安心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