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跌5天别慌!多龙铜矿两大硬核利好浮出水面,宏达价值锚定清晰

用户头像
嘎嘎嘎很
 · 四川  

$宏达股份(SH600331)$

一、储量再突破:900万吨只是起点,世界级矿脉的价值重估进行时

当市场还在纠结过往691万吨的公开数据时,宏达集团官网公告早已释放重磅信号:多龙铜矿项目由波龙、多不杂、多不杂西三座矿山组成,仅前两座已探获铜金属量就达900多万吨。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处于详查阶段的多不杂西矿山已初步取得良好成果,相关审查报告的兑现落地正逐步推进,为储量规模的进一步扩容奠定基础。这绝非简单的数字更新,而是对资源禀赋的一次重大价值重估。

从行业维度看,这一储量规模意义非凡。我国作为全球最大铜消费国,铜精矿对外依存度超80%,自给率不足15%,多龙铜矿作为“国内仅存的未开发世界级铜矿”,900多万吨已探明储量相当于现有国内总储量的近1/4。更关键的是,项目仍在持续勘查,矿区深部及外围还有1000万吨潜在增储空间,叠加多不杂西的详查进展,未来完全有望跻身全球顶级铜矿行列。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举办的西博会上,蜀道集团展板上明确写到:西藏多龙铜矿为世界级铜矿,已探明铜金属量超1000万吨,伴生黄金超400吨。这一来自项目核心投资方的权威发声,不仅与此前宏达集团公告的储量数据形成印证与补充,更以投资方的视角进一步夯实了多龙铜矿“世界级”的资源禀赋定位。

资源价值更需算清细账:按当前铜价测算,仅900万吨铜资源直接价值就超7200亿元,叠加伴生的321吨黄金、1758吨白银,综合资源价值接近一万亿元。对比阿富汗艾娜克铜矿1236万吨储量估值500亿美元,多龙铜矿的权益估值潜力可见一斑。

二、工程关键节点开工即定心丸:攀钢工科进场,5000米高原上的突破之战

如果说储量是价值基石,那么工程推进就是价值兑现的钥匙。近期攀钢工科承监的7500万t/a采选工程岩土勘察项目顺利启动关键节点开工,正是多龙铜矿从“勘探期”迈向“开发期”的关键里程碑。

这个平均海拔超5000米的工程,不仅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铜矿采选项目,更以7500万吨/年的设计规模跻身全球前列。能在如此严苛的环境中启动核心工程关键节点,背后是多重障碍扫清的必然结果:此前制约开发的股权司法冻结已彻底解除,《开发利用方案》等前置文件均通过评审,探转采申请已报送主管部门,蜀道集团的入主更解决了资金与基建难题。

工程进度背后是清晰的投产预期:按规划,达产后每年可产铜30万吨、黄金8吨、白银12吨。参考西藏玉龙铜矿吨铜净利润4万元测算,仅铜矿业务年净利润就可达120亿元,叠加贵金属收益后年利润将突破160亿元,这对当前市值的提振效应不言而喻。

三、逆势看本质:铜价超级周期下,宏达的稀缺性愈发凸显

近期股价连跌,更需穿透短期波动看清长期逻辑。当前全球铜市场正迎来结构性机遇: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导致50万吨铜资源改道美国,国内库存告急;智利等主产国产量持续下滑,2025年全球铜缺口将达53.4万吨,较上年扩大3倍;而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特高压等领域的爆发式需求,正推动铜价进入超级周期,机构预测2028年铜价有望达1.5万美元/吨。

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握多龙铜矿的宏达股份已成为稀缺的资源标的。要知道,全球70%的主力矿山开采年限超30年,品位下降40%,而多龙铜矿作为新建世界级矿山,0.48%的平均品位与露天开采模式具备显著成本优势。

结语:别让短期波动遮蔽长期价值

五天连跌或许让不少投资者感到焦虑,但资本市场从来都是“短期看情绪,长期看价值”。多龙铜矿900多万吨储量的确认,叠加多不杂西详查的积极进展与深部外围的潜在增储空间,是资源价值的硬支撑;攀钢工科进场启动工程关键节点开工,是开发落地的强信号;铜价超级周期与国产替代需求,是行业趋势的大背景。

对于持股者而言,当前更应关注的是:探转采审批的进展、后续融资的落地、详查报告的更新—这些才是决定长期价值的核心变量。在世界级铜矿的开发倒计时中,短期波动恰恰是对耐心的考验,而价值兑现的时刻往往属于坚定的持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