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科技(603083.SH)与思科(Cisco)的关系是其核心业务发展与业绩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尤其在光模块领域的深度合作对公司未来业绩预期具有决定性影响。以下是基于双方关系及行业动态对剑桥科技 2026 年业绩的系统性分析及结论:
核心业务绑定:光模块 JDM 代工模式
剑桥科技是思科的核心光模块供应商,主要通过JDM(Joint Design Manufacturing)模式开展合作:
思科提供光引擎设计方案(DSP 芯片、光学器件规格等核心技术),剑桥科技负责代工生产,包括精密组装、测试及批量交付光模块产品。
双方合作覆盖400G/800G 高速光模块,订单规模持续扩大。据公开信息披露,剑桥科技已与思科签订400G/800G 光模块口头意向订单 120 万只(两种规格各占一半),且原材料备货及产能验证已支撑订单真实性。
合作壁垒深厚:思科对供应商的认证门槛极高(需满足严格的质量、交付周期及技术适配性要求),剑桥科技通过长期磨合成为其核心合作伙伴,合作黏性强。
需求驱动逻辑:AI 算力革命与网络升级
思科的光模块需求直接受益于全球 AI 基础设施建设浪潮:
思科作为全球企业网络设备龙头(如交换机、路由器),为满足 AI 数据中心(如微软、AWS、Oracle 等云厂商及 AI 客户)的超高带宽需求,正加速推进以太网架构升级至 “超以太网”,并深度适配英伟达等混合算力方案。
这一转型推动思科对800G 光模块的需求爆发:券商及行业预测显示,思科 2025 年 800G 光模块需求约 100 万只,2026 年将激增至 250–300 万只,直接拉动剑桥科技的高端产能订单放量。
剑桥科技作为思科的核心供应商,深度绑定其供应链,有望在这场算力军备竞赛中优先承接增量需求红利。
激进产能扩张承接思科放量需求
剑桥科技通过马来西亚基地主导光模块生产(规避美国关税影响),产能爬坡迅猛:
2024 年月产能从年初的 2.5 万支提升至年底 20 万支(年化产能 240 万支);
2026 年计划扩产至 300 万支 / 年(月产能 30 万支),完全匹配思科及北美云厂商(如 AWS、Meta 等)的增量需求强度。
马来西亚基地已通过思科工艺认证并实现小批量发货,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65%-75%,订单充足进一步提升潜力),为 2026 年放量奠定基础。
订单能见度明确支撑收入弹性
思科订单占主导增量:其 800G 需求扩张直接构成剑桥科技光模块业务的核心增量来源。叠加北美云厂同步推动 800G 渗透率提升(如 Meta 上调 2025 年资本开支至 720 亿美元强化 AI 投入),剑桥科技有望在 2026 年实现光模块业务收入 60–70 亿元(800G 占比超 80%)。
剑桥科技的海外收入占比已超 92%(2024 年数据),且北美市场占比显著(马来西亚基地直接服务美国客户规避关税),进一步放大思科订单的业绩传导效率。
协同非核心业务对冲风险
宽带接入、无线通信等传统业务虽占营收结构比重较大(2024 年合计占比超 65%),但思科驱动的光模块增长作为高弹性引擎,可显著抬升整体营收增速中枢。
800G 产品溢价及良率提升
800G 光模块单价显著高于 400G 及以下规格(行业均价约 2500 元 / 支),剑桥科技凭借与思科的深度绑定及量产能力,可充分享受产品升级溢价。
随着马来西亚基地及嘉善新产能(高端 LPO 技术)的良率爬坡(良率优化对冲研发投入),800G 产品毛利率有望突破 35%+(显著高于行业平均 28% 水平),直接拉动整体盈利改善。
规模效应摊薄成本
营收高速增长(尤其光模块放量)将有效摊薄固定成本(折旧、管理费用等)。激进扩产策略虽短期面临折旧压力,但产能利用率持续高位(承接思科订单)可逐步兑现规模效应红利,净利率有望从当前水平(2025Q1 净利率约 9.1%)向健康水平(目标净利率 20%+)修复。
业务结构优化对冲传统业务疲软
传统电信宽带终端业务(占比 55%+)毛利率承压(2024 年约 18.8%),但光模块业务(尤其 800G)贡献增量盈利,非经常性收益(如政府补贴)权重降低后,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将显著提升。
剑桥科技通过马来西亚–上海–欧洲三角产能布局(马来西亚基地主导北美订单,规避关税;欧洲基地服务爱立信 / 诺基亚等本地化需求),深度适配思科供应链多元化需求:
美国加征关税对剑桥科技影响有限(出口至美国产品主要由马来西亚生产,未被征税范围覆盖),进一步强化其作为思科可靠供应商的角色,降低订单流失风险。
全球化产能增强对大客户订单波动的抵御能力,稳定性显著优于同业单一市场布局。
基于上述合作逻辑及产能规划,结合券商及行业共识模型,剑桥科技 2026 年业绩可量化推演如下:
思科 800G 需求兑现:2026 年采购量达 250–300 万只,剑桥科技作为核心供应商承接60% 以上份额(实际产能爬坡及订单转化验证可行性)。
产能利用率与良率达标:马来西亚基地产能利用率维持≥85%(月产 25 万支 +),800G 良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支撑毛利率 35%+)。
行业价格竞争可控:光模块行业价格战未显著恶化(尤其高端市场),剑桥科技规模效应缓冲成本压力。
非风电业务(传统电信)平稳贡献:宽带 / 无线业务维持温和增长,不拖累整体增速。
指标
中性预期
乐观预期
核心依据
总营业收入
50–60 亿元
65–70 亿元
光模块收入占比提升(800G 放量主导),海外订单持续强劲对冲国内疲软。
同比增速
30%–40%
40%–50%+
思科及北美云厂资本开支扩张支撑光模块增量需求。
光模块业务收入
45–55 亿元
60–70 亿元
思科订单驱动 800G 放量(单价 2500 元 / 支 × 出货量弹性)。
毛利率
28%–32%
32%–35%+
800G 占比提升 + 规模效应摊薄成本,部分抵消传统业务毛利率下行压力。
归母净利润
12–15 亿元
17–20 亿元 +
净利率向 18%–25% 区间修复(对比 2024 年净利率 4.57%),反映光模块盈利贡献主导结构改善。
净利率
20%–25%
25%–30%
规模效应释放 + 高端产品溢价覆盖费用刚性。
关键结论:
业绩高弹性依赖思科合作深度:剑桥科技 2026 年业绩中枢取决于思科 800G 订单落地规模及产能承接效率。若产能利用率、良率及订单份额均达中性假设,净利润有望达 15 亿元量级;若叠加价格超预期坚挺或马来西亚基地产能爬坡超预期(扩产至 30 万支 / 月),净利润甚至可能突破 20 亿元,驱动市值向 500–600 亿元跃升(对应 PE 25–35 倍)。
盈利改善斜率验证转型成败:毛利率能否突破 30%+ 及净利率转正并提升至健康水平,是判断 “光模块业务能否成为核心支柱” 的分水岭 —— 这直接关联剑桥科技从 “传统通信设备商” 向 “AI 算力核心供应商” 的转型是否成功。
尽管合作逻辑清晰,但需警惕以下风险可能削弱结论有效性:
思科需求波动或订单分流风险
若思科 AI 战略落地延迟(如客户资本开支收缩)或转向其他供应商(如旭创等竞争对手份额提升),剑桥科技承接的 800G 订单可能低于预期,直接压制收入增速弹性。
大客户集中度高隐患:剑桥科技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 76%(2024 年数据),单一客户订单波动冲击显著高于同业分散布局企业。
产能爬坡与成本失控拖累盈利
激进扩产导致折旧摊销激增(嘉善新基地 2026 年投产),若产能利用率不及预期(如思科订单释放节奏慢于产能规划),可能阶段性侵蚀利润空间。
原材料(如 DSP 芯片、光引擎器件)价格上涨或供应受限,可能压缩 800G 产品毛利率修复斜率。
地缘政治及贸易摩擦升级
若中美科技摩擦加剧(如美国加征关税扩大至马来西亚基地或技术管制延伸),可能中断供应链稳定性,或增加物流及合规成本,间接冲击剑桥科技承接思科订单的性价比优势。
行业竞争白热化压制价格
第三方测试及光模块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尤其国内新进入者价格战),可能迫使剑桥科技降价竞标,削弱高端产品溢价能力。
剑桥科技与思科的深度 JDM 合作关系是其业绩增长的核心支点:
短期至中期(2026 年),思科作为全球 AI 网络设备升级的核心载体,其800G 光模块需求放量(250–300 万只规模)及产业链卡位,将直接驱动剑桥科技的高端产能满负荷运转,推动营收增速跃升至 30%–50% 区间,净利润规模向 15–20 亿元突破。
这一增长依赖剑桥科技马来西亚基地产能利用率持续高位(规避关税壁垒)、800G 良率爬坡兑现溢价能力及规模效应摊薄成本三重验证。若三者共振达标,剑桥科技有望成为 A 股光模块领域 2026 年增速最快、盈利弹性最大标的,彻底扭转市场对其 “传统业务盈利疲软” 的担忧,实现估值重构。
风险对冲关键:投资者需持续跟踪思科订单交付节奏(月度产能利用率信号)、马来西亚基地实际产能爬坡进度、800G 毛利率环比改善幅度及海外大客户集中度变化。若这些节点出现积极验证(如产能利用率超 90%、净利率持续提升),业绩高增长预期将进一步强化;反之需警惕需求兑现滞后或盈利修复不及预期的下行压力。
总结:剑桥科技与思科的光模块合作本质是AI 算力革命中的军火供应绑定,其产能激进扩张与全球布局正精准卡位行业爆发窗口。2026 年业绩能否兑现高弹性,取决于思科需求释放强度与剑桥科技供应链执行效率的共振 —— 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结构性行情中需紧抓产能、订单及盈利三大验证节点动态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