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大牛无形2017
 · 上海  

$华建集团(SH600629)$
皇帝的新装:
1️⃣20元是华建集团的分水岭,20元之前对于游资营造的题材概念可以参考郑板桥难得糊涂,20元之后游资臆造的题材概念则是皇帝的新装,风险系数极大。
原因何在?看与华建集团行业和管理模式一致的上海建科股价历史波动周期就明白了!
2️⃣上海建科股本4.099亿股,流通A股1.35亿股,行业与华建集团完全一致,属于基建和房建上游的建筑设计,上海建科购并上咨之后更偏重基建属性,2024年营收41.52亿元、利润3.426亿元、每股收益0.84元。
华建集团股本9.7亿股,自由流通市值远高于上海建科,2024年营收84.81亿元、利润3.915亿元、每股收益0.41元。
两者管理架构也完全一致,华建集团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是上海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分别持股30.98%和12.20%,上海建科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是上海国盛和上海上实、分别持股28.11%和19.52%,名义控股股东股权都是无偿划转获得,华建集团和上海建科都是直接归属上海国资委监管,历史渊源华建集团和上海建科分别是正局级和副局级单位(老上海了解建交委系统都知道)。
所以,上海建科是衡量华建集团股价风险的一杆标尺!
3️⃣上海建科是2023年上市的,上市后股价波动区间13.06-29.49元,最新股价19.33元,2024年9月-12月股价波动区间16.95-24.05元,显然20元以上是股本、自由流通市值更加袖珍、每股收益是华建集团一倍之高的上海建科的股价风险区。所以,华建集团股价在20元之上,需要辨别皇帝的新装。
首先,我们思考华建集团曾经在投资者交流中,提及的购并重组是上市公司永恒主题,指的是什么?
你看上海建科上市之后购并重组上咨集团的案例就明白了,上咨集团曾是计委/发改委系统的副局级单位,负责上海重大项目的投资咨询,简单说上报发改委的审批项目,都必须经上咨集团出具投资咨询报告,所以与后期负责项目设计的上海建科是“延链补链”关系,所以华建集团提及的购并重组核心是指“延链补链”。
4️⃣上海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曾在同期获得华建集团、上港集团上海电气上海机场股权无偿划转,前两者是控股比例、后两者是参股比例,所以上海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不仅持有华建集团30.98%股权、还持有上港集团28.31%的股权。
上海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上海创投和上海科投合并重组而来,通过国资股权无偿划转增强资本金实力,但对于华建集团、上港集团、上海电气、上海机场都不参与直接管理,更谈不上资本运作,后四者在上海市国资委管理架构中,与上海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平行矩阵模式,而非金字塔结构。
游资臆断的华建集团各类题材在逻辑上并不成立,所以是皇帝的新装。
5️⃣至于上海微借壳一事,更加经不起推敲,游资自己也知道,所以臆断出更多的题材来掩护,但本质还是皇帝的新装。
华建集团购并重组的概率存在于“延链补链”,但估值泡沫高企之后,即便有购并标的,每股收益增厚效果也已经是个❓
所以,节后就看游资导演的这出戏如何谢幕了,牢记切忌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