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曾学文 银行家杂志
2024年03月25日 11:14 山西
☝设置星标★ 抢“鲜”浏览精彩内容
加大海外资产投放力度。受超宽松货币政策影响,日本银行业二十余年来始终处于低利率、低增长环境,息差空间被逐步侵蚀,银行在日本本土的盈利能力受到明显冲击。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银行业遭到重创,被动收缩海外业务,以三菱日联和三井住友为代表的日本都市银行敏锐抓住发展机遇,开启国际化业务扩张,海外资产占比迅速提高。一是加大海外贷款投放力度。近年来,日本主要银行不断加大海外贷款投放力度,日本主要银行海外贷款占比已经由2010年的不到15%提升至2023年的30%以上,三菱日联银行④2022财年国外贷款占比甚至高达45.2%(其2022年主要资产科目占比及主要资产收益率见图6、图7)。二是加大海外债券配置力度。随着日本国债收益率不断下降,日本银行业不断加大对海外高息债券的配置比例,日本都市银行外国证券配置占比由2001年的10%左右提升至2023年末的27.47%。三是积极开展海外业务布局。日本银行业还不断强化新兴市场布局,以收购、新设海外网点等方式开展国际化扩张。2013年,三菱日联银行收购泰国第五大银行大城银行70%的股份,并于2015年推动其与曼谷分行合并;2017年收购菲律宾第七大银行安全银行20%的股份,并于2019年将股份增加至94.1%。海外资产的增加给日本银行业业绩改善贡献了重要力量,自2022年3月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以来,日本银行海外信贷资产的存贷利差持续改善,日本海外业务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随着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的蓬勃兴起,日本银行纷纷加大了对数字化转型的关注力度。大型银行积极制定数字化转型方案,大力推广无现金交易和“虚拟分行”服务模式,加快改造零售网点,推进柜台无纸化运营,并持续加大跨界合作及人工智能应用研发投入,不断强化数字和科技赋能。例如, 三菱日联集团提出了“改善客户体验,创造新的业务, 提升产出效率,升级管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目标,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三井住友上线语音识别、面部/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平台;瑞穗银行与软银合资成立J.Score公司,开发了融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个人客户融资审核系统。此外,日本最大的数字银行——乐天银行于2023年4月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日本四年来最大规模的IPO。
推动综合化经营。为丰富银行盈利来源,日本政府于1998年开始解除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禁令,开始允许银行拥有或收购证券公司和信托银行子公司,日本银行业纷纷开始主动拓展多元化业务,以降低利率敏感性。日本都市银行通过发展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和并购等综合金融业务,将中收占比稳定在了30%以上(见图8)。同时,日本各家银行也十分注重发展外汇、股票、衍生品等代客交易业务和养老、保险等财富业务。2017年以来日本商业银行保险业务快速发展,2022年保险销售额达5.5万亿日元,较2021年增长70%。
数据来源:各银行年报
图8 2012—2022年日本都市银行收入结构变化
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投放力度。为应对低利差环境,日本银行业加大了中小企业客户的信贷投放力度,以在国内贷款业务中取得更高的息差收入。此外,2013年日本央行开始大幅增持政府债券,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也成为银行业应对资产荒压力的有效方式。2013—2022年,区域银行和都市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4.3%和2.3%,较2013前的增速大幅提升(见图9)。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9 2000—2022年日本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变动
始终强化监管和风险管理,确保银行稳健经营。泡沫破裂后,日本政府启动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实现了金融厅对银行、证券及保险业的统一监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府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在宏观审慎监管领域的协调配合,强化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监管体系。同时,日本银行业持续健全银行集团风险治理机制,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总体保持了银行体系的稳健性,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比率连续5年控制在1.2%左右。例如,日本瑞穗银行构建了风险偏好框架(RAF),将“顶层风险”(Top Risk)作为集团风险治理的核心,并积极探索预防顶层风险的控制措施,确保在极端情况下集团的关键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日本理索纳金融控股集团强化风险报告制度,根据风险类别成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并要求成员公司就本公司的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情况定期或按要求向控股公司报告;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使用统一的信用评级和资产评估方式,根据内部模型或者外部评级机构对客户进行评级,同时,三菱日联还创新了信用评级、行业和地区评估等方法,定期监测贷款额度和信贷风险,并根据“大额信贷准则”对投资组合进行管理以限制特定风险的集中度。
2024年日本银行业展望
展望2024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有望加快,日本经济有望走出持续多年的增长停滞和通缩状态。日本央行开始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或将退出YCC并开启加息进程,日本银行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将得到持续改善,预计日本银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发展前景有望持续向好,但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需要高度关注。
日本银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或将持续改善
日本经济复苏进程有望持续。在国际方面,目前,美、欧、英等主要经济体的加息进程已基本结束,2024年全球流动性收紧趋势可能出现逆转,全球整体经济环境将更为宽松,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温和复苏。2024年1月,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1%,较2023年10月份预测值上调了0.2个百分点,世界经济持续向好将为日本经济复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国内方面,能源成本回落、外需回暖等推动日本本轮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大多能够维持。此外,2023年11月,日本政府通过了一项总额超17万亿日元(约合1130亿美元)的综合性经济刺激计划(2024财年),其中,6.5万亿日元用于减税(预计在2024年6月之前逐步减免所得税和居民税),4.5万亿日元用于向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及其他重点领域的补贴,6万亿日元用于基建投资、科技创新、教育培训、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财政支出,日本政府预计该刺激计划将使GDP增加约1.5个百分点,创造约50万个就业岗位。
日本货币政策有望逐步转向正常化并开启加息进程。2022年下半年以来,日本通胀开始抬头,2023年12月,日本核心CPI同比上涨2.3%,为日本核心CPI连续28个月同比上涨,并连续21个月超过日本央行2%的通胀控制目标,这预示着日本或将走出持续多年的通缩状态。日本央行有意退出YCC并启动加息进程,预计日本将在2024年逐步上调短期利率,年内可能上调0.1个百分点左右。2024年美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值或将从2023年四季度的3%下降至2.3%,日本银行业长期面临的低利率环境将有所改善。
日元和日本股市存在“双走强”可能性。自美联储2022年3月开始大幅加息以来,美国通胀率已经从高位大幅回落,美国经济走势也开始放缓,为保证经济平稳发展,预计美联储在2024年上半年或将开启降息周期。美联储降息将导致十年期美国国债利率随之下降,美日国债利差有望收窄,日元未来贬值空间有限。同时,美联储降息也将推动美元汇率走弱,非美元货币或相对美元升值,日元有望进入升值通道。对于日本股市来说,经济复苏和币值回升双重利好叠加,将有助于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增加国际投资者对日本股市的青睐程度,资本市场繁荣也有望持续,从而推动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改善日本居民的购买力与消费信心。
日本银行业发展前景有望继续向好
日本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有望持续。受益于日本经济回暖和日本综合经济刺激计划,日本企业融资和居民消费需求有望继续提振。此外,受通胀因素影响,即使退出负利率,日本真实利率仍将维持在-0.5%至-0.6%的低位,这也将推高居民和企业的投资意愿。目前预计2023年日本银行业资产规模同比增长约5.2%,达到6.5万亿美元,2024年资产规模扩张将有望持续。
日本银行业资产质量将保持总体稳定。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相对充足,流动状况性良好,随着国内经济复苏和新冠疫情终结,国内中小企业营业收入有望企稳回升,海外息差将继续维持高位,银行业海外资产收益仍将较为可观,与海外企业因高利率导致财务恶化的风险得到一定程度对冲,日本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将保持稳定。
日本银行业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提升。随着经济恢复与加息预期提升,日本银行业绩持续修复,资产规模和风险抵补能力持续提升,银行业利润有望继续增长。经测算,对于多年来一直深陷低利率环境的日本银行业来说,即使贷款利率小幅上调,也会显著提高贷款利息收入。假设从2024年3月底起,短期浮动利率和长期固定利率分别上升0.2%和0.4%,那么三大银行集团(三菱日联、三井住友和瑞穗)的贷款年利率将上升35%,贷款利率上升将为三大银行集团的营业利润带来至少12%的涨幅。
需要关注的风险和挑战
虽然日本经济开始温和复苏,银行业经营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其经济基本面和银行业自身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需要高度关注。
日本经济复苏的基础仍较为薄弱。从国际看,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和全球安全的紧张局势难以得到明显改观,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可能持续受阻。目前全球通胀水平仍处高位,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依然偏紧,主要经济体复苏势头仍然较弱,日本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从国内看,当前日本消费和投资等表现均不够理想,2023年前10个月的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值为34.86,明显低于疫情前40以上的水平,2023年10月和11月,日本制造业PMI分别为48.7和48.3,继续位于荣枯线以下。此外,日本人口老龄化形成的“低欲望社会”也很难通过短期的复苏得到明显改观,日本经济长期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强。日本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的名义GDP初步统计数据为591.5万亿日元,约合42106亿美元,低于德国的44561亿美元,名义GDP从世界第三位下降到世界第四位,被德国反超。
日本政府巨额债务或将面临较大估值损失。日本政府财政状况一直不佳,岸田政府提出“先考虑经济增长、再考虑财政健全”的口号,疫情以来又增发了数百万亿日元的巨额国债,使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2023年,日本国债余额达到1286.45万亿日元,占GDP的比重超过250%,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居首。随着日本央行放松对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控制,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23年3月份的0.33%上升至9月末的0.75%。截至2023年9月,日本央行所持债券的账面损失已达10.5万亿日元(合707亿美元),尽管账面损失不会成为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的阻碍,但政府的长期债务负担仍可能成为日本经济健康发展的较大隐患。
日本地方银行资产质量不容乐观。日本地区银行以当地居民和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随着日本老龄化加剧和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地方银行的经营基础正在动摇。此外,随着近年来城市银行不断扩张经营范围、网络银行快速崛起,地方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激烈。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地方银行增加了对风险企业的贷款,给资产质量下滑埋下了隐患。截至2023年9月末,日本地方银行主营业务收入为2.06万亿日元,同比下降0.84%,净利润为5633亿日元,同比下降5%,不良贷款规模达5.6万亿日元,同比上升2%,地区银行经营状况及资产质量需进一步关注。
日本银行海外扩张或将面临较大的风险挑战。当前,全球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大国博弈加剧,各种“灰犀牛”“黑天鹅”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一旦出现风险资产爆雷,拥有庞大海外资产的日本银行业将遭受较大损失。近期的日本青空银行事件为日本银行海外扩张敲响了警钟。日本青空银行多年来采取海外扩张战略,大量投资美国商业地产,美国写字楼贷款占到其投资组合的6.6%(约合18.9亿美元)。在疫情影响下,美国商业地产价值持续下滑,日本青空银行7.19亿美元的21笔写字楼贷款被列为不良贷款。2024年2月,青空银行股票市值一度暴跌超33%,市值蒸发44%,青空银行拟拨出324亿日元(约合2.21亿美元)来处理不良贷款,并预计年度亏损280亿日元(此前预计利润为240亿日元),为15年来的首次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