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橙芯视界 橙芯视界
2025年09月11日 18:30 日本
日本存储巨头铠侠(Kioxia)——也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东芝存储器部门——其股价今天单日涨幅达到了惊人的14.92%。短短数日内,股价更是从2376日元飙升至4005日元,累计涨幅高达68.6%。市场普遍将此归因于其合作伙伴闪迪(SanDisk)近期提价所带来的行业景气度提升。但,这足以解释如此剧烈的涨幅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要理解铠侠的真正价值,我们必须把时钟拨回到几个月前。
就在2025年6月底的股东大会上,管理层还因市场份额下滑和股价低迷而备受压力。彼时,公司副社长太田裕雄顶住质疑,明确宣告了新的战略方向:不再单纯追逐份额,而是全力聚焦于AI驱动的SSD等高利润率业务。当时这番话并未在资本市场激起太大波澜。然而,近期密集披露的一系列“杀手锏”级动作,终于让市场看懂了——铠侠正在下一盘大棋。那么,引爆市场信心的,究竟是哪些底牌?
在说明会上登台的Kioxia的福田浩一(右)和松寺克树
--当AI变成“吞金兽”,铠侠递上了“经济舱”方案
铠侠打出的第一张牌,精准地回应了其在股东大会上“聚焦AI高利润业务”的承诺。问题很明确:AI服务器需要海量的内存,但作为GPU“黄金搭档”的HBM(高带宽内存),其高昂的单位容量成本,正成为AI这头“吞金兽”难以承受的负担 。铠侠的破局方案,就是一款代号为“Super High IOPS SSD”的“尖刀”产品 。它正与“全球最大的GPU制造商”NVIDIA紧密合作,开发一款随机读取性能超1000万IOPS、比传统SSD快约10倍的超高速SSD 。这款产品将绕开CPU,直接与GPU相连,目标就是部分替代用于内存扩展的DRAM 。根据规划,其第一代产品将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出样 ,但铠侠也坦诚,第一代尚无法完全满足NVIDIA的胃口,性能更强的第二代产品已在路上 。与此同时,铠侠还布局了兼容CXL新规格的内存产品,同样计划在2026年下半年出样 。这套组合拳清晰地表明,铠侠正试图推动NAND从传统的存储角色,向高价值的“算力伴侣”角色完成一次关键跃迁。
专注于面向数据中心的“CD9P”等AI用SSD
--真正的“杀手锏”:藏在工厂里的纳米“印钞机”
铠侠向上进攻的底气,归根结底来自NAND闪存固有的成本优势。如何让这个优势变得无可撼动?铠侠的答案藏在工厂的更深处。它正联合佳能、大日本印刷、富士FILM这三家日本“国家队”级别的企业,全力推动一项被研发近20年的“黑科技”——纳米压印光刻(NIL)技术的商业化量产 。这项技术被视为“日本能否在最尖端光刻技术领域重获存在感的试金石” ,其目标就是替代目前NAND生产中依赖液浸式光刻的复杂工序,以更低的成本和功耗制造尖端芯片 。这场豪赌已初见成效,铠侠已在线宽25纳米的图案制造中,获得了100%的良率 。尽管模板寿命等量产挑战依然存在 ,但一旦成功,NIL技术将如同铠侠的纳米级“印钞机”,为其在高端市场的冲锋提供源源不断的、对手难以企及的成本优势。
佳能的目标是将纳米压印设备应用于半导体批量生产
--扩产与出海:为“两张王牌”备足弹药
再精妙的牌技,也需要雄厚的筹码来支撑。铠侠的“两张王牌”背后,是其早已开始布局的庞大产能扩张计划。公司已公开发布,计划到2030年3月期,将NAND的生产能力(以存储容量计)提升至2025年3月期的约2倍 。为此,铠侠将持续投资,力争使其北上工厂的规模达到与主力据点四日市工厂同等的水平 。这表明,铠侠的技术变革并非纸上谈兵,而是有坚实的工业基础在同步推进。此外,在供应链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铠侠也已着手将其后段的封装工程,从过去集中于中华圈,逐步向东南亚等其他地区分散,以增强其全球供应链的韧性 。
北上工厂的第二座生产大楼于 2025 年 9 月投入使用
「橙芯」视点
从几个月前股东大会上的承压表态,到如今引爆市场的股价,铠侠的故事,是战略决心与执行力最好的注脚。它深刻地诠释了,在半导体这个赢家通吃的残酷游戏里,当你的对手在某个维度上已经形成绝对优势时,最好的策略或许不是在同一条跑道上追赶,而是开辟新的战场。铠侠将NAND的“成本优势”这个长板发挥到极致:向上,用性价比去撬动AI应用的新大陆;向下,用制程革命去构筑无人能及的成本壁垒。它告诉我们,在新一轮的半导体竞争中,胜利不只属于那些拥有最锋利“矛”的进攻者,也属于那些为自己打造了最坚固“盾”的战略家。
总结
综上所述,铠侠股价的飙升,绝非偶然。它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公司新战略的高度认可。以2026年下半年出样超高速SSD和CXL内存为标志的“向上”攻势,旨在抢占AI时代的新价值高地 。而以日本四社联盟全力推进NIL技术为代表的“向下”布局,则旨在为其长期的市场竞争力提供最坚实的成本基础 。再辅之以未来五年产能翻倍的宏大扩产计划 ,铠侠显然不想只当一个时代的参与者,而是要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定义者。
面对铠侠“应用创新+制程革命+产能扩张”这套环环相扣的组合拳,中国的存储玩家,是应该单点跟进其某项技术,还是也需要从顶层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能够自洽的长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