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又“流血”了,散户们的“复仇”剧本更新了?

用户头像
深见乐投-智能投顾
 · 上海  

熟悉的“被狙击”配方,熟悉的“切肤之痛”,华尔街最近有点不好过。

根据数据分析公司S3 Partners在2025年7月披露的数据,做空美股风险最高50只股票的投资者,光是这个月,账面财富就“蒸发”了25亿美元。其中,业绩乏善可陈的柯尔百货(Kohl's),意外成了最新的“战场明星”。在没有任何基本面消息刺激下,其股价一个月内脱离地心引力,飙升超50%,交易量一度暴增17倍,结结实实地给空头们上了一课。

亲爱的华尔街精英们,这感觉……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剧本还是那个剧本,只是三年前的主角“游戏驿站”(GME),如今换成了柯尔百货。2021年,那场史诗级的“GME轧空大战”,让世界见识了Reddit论坛上那群曾被轻视的散户的力量,也让“Meme股”(迷因股)这个词,被刻进了金融史。当年,对冲基金Melvin Capital等巨头血流成河,最终黯然退场。

没错,历史正在重演,还带着点儿“微创新”的味道。散户大军依旧在社交媒体上集结,战术清晰无比——锁定那些被机构重仓做空的股票,用集体的真金白银引爆“轧空”(Short Squeeze),逼着空头们含泪高价买回股票平仓,亲手为股价点燃“升空火箭”。

“韭菜的复仇”,还是一场新泡沫?

这究竟是一场普通人对金融巨鳄发起的又一轮漂亮反击,还是一场心照不宣的击鼓传花游戏?

答案或许是:两者都是

一方面,它的底色,无疑是一种长期积压的反建制情绪。散户们乐在其中,享受着把西装革履的华尔街精英们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快感。这早就不只是钱的事了,更关乎谁能定义市场、谁拥有话语权。

但另一方面,剥开这层“复仇”的迷人外衣,内核是什么?你懂的,还是那个熟悉的投机泡沫。柯尔百货的公司基本面并未发生任何质变,股价的狂飙早已和企业价值脱钩。这场由FOMO(害怕错过)情绪烈火烹油的上涨,终究是无根之木。

那么,故事的结局会是什么?

派对总有结束的时候。这场Meme股盛宴的结局,大概率也不会有什么新意:

少数人狂赚,多数人站岗:最先进场、最先嗅到危险信号并撤离的聪明钱,将赚得盆满钵满。而那些在山顶上高喊“钻石手”(Diamond Hands)的朋友们,很可能要为这场盛大的烟火秀买单了。

“家长”出手:当市场的剧烈波动开始威胁到系统稳定时,市场的“家长”——监管,迟早会出来管管“孩子”。目的并非扼杀散户的热情,而是给狂热的市场降降温,避免风险彻底失控。

“Meme文化”不朽:虽然具体某只股票的泡沫会破灭,但散户通过网络集结,挑战机构权威的“Meme投资文化”,将作为一种独特的市场现象,继续存在下去。

给A股投资者的几句心里话

大洋彼岸的热闹,总让咱们国内的投资者心里五味杂陈:既羡慕那种一夜暴富的传奇,又害怕自己成为被无情收割的“韭菜”。

其实,这场狂欢恰好给我们上了一堂最生动的风险教育课:

分清赌场和市场:Meme股的本质,是一场高风险的动量游戏,玩的是心跳,是赌场逻辑。它与基于公司价值的长期投资,压根就是两个物种。想玩一把?可以。但请务必对自己诚实:这是进赌场,不是做投资。

敬畏风险,守好自己的能力圈:美股的做空、期权等复杂工具是这场“战争”的核心武器。在不清楚游戏规则的情况下贸然入场,就等于光着膀子冲进了重机枪阵地,结局可想而知。投资A股同样如此,千万别碰自己看不懂的东西。

价值,是唯一的避风港:无论故事讲得多么天花乱坠,情绪渲染得多么狂热,股价最终还是要回归它的内在价值。对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远离人群的喧嚣,回归商业的常识,耐心持有真正优质的资产,才是穿越周期、安稳睡个好觉的朴素真理

说到底,华尔街的“流血”,是为自己的傲慢付出的学费。而对隔岸观火的我们来说,这不啻为一堂免费的、世界顶级的风险公开课。

看懂其中的门道,你就已经赚到了。

【喜欢内容请关注点赞,感谢支持】

$纳指ETF(SH5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