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由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的《关于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工作(第一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原则同意国投生物3万吨/年纤维素燃料乙醇等9个项目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工作。这标志着我国绿色液体燃料产业化提速,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绿色液体燃料是以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可持续柴油、生物燃料乙醇、绿色甲醇、绿氨等为代表的低碳燃料。此次公示的试点项目集中在绿色甲醇、绿氨、纤维素燃料乙醇三大领域,旨在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复洁环保的“差异化牌”
1、技术路线:用城镇污水厂、餐厨垃圾厂产生的沼气(60% CH₄)→自研高熵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低温(230–260 ℃)合成绿色甲醇,单套撬装规模 1–5 万吨/年,正好填补第一批试点“小而散”沼气原料的空白。
2、专利与联合实验室: 2025 年 1 月拿到 Ni-Co-Cu-Fe-In-M 高熵催化剂发明专利,声称单程 CO 转化率 ≥98%、甲醇选择性 ≥96%、寿命 ≥8 000 h; 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建“华理-复洁绿色能源化工联合实验室”,定位就是“沼气等低品位碳源制绿色甲醇”,具备小试-中试-工程化全流程装置,符合能源局“关键技术攻关”导向。
短期看,复洁环保不在首批试点“主角”行列,但公司用“沼气制绿色甲醇”做切口,卡位催化剂+撬装装备,走的是“配套供应商”与“小型分布式运营商”路线,一旦中试验收+首台套落地,有望在二、三批试点及地方港航、城燃项目中快速复制,业绩弹性大且估值偏低,属于“名单外但政策红利高度相关”的隐形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