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号文发布后,有2个非常流行的担忧。现在抢装已经结束,两个担忧都可以不攻自破。
担忧1:是经历136号文抢装后风电的需求会下降。
他们的理由是过去几次抢装后,风电的需求都经历大幅缩水,所以这次也不例外。前几次调整风电的价格都给了充足的时间,不少厂商都提前1-2年规划产能和准备工作,才能在最后那年的最后几个月完成抢装。当年的需求实际是积压1-2年的订单的集中释放。而这次从发布136号文到截止日,总共不到5个月,是无法透支过多的未来需求。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5 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5,139 万千瓦,同比增长 99%;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4,890 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249 万千瓦,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 36.5 亿千瓦,同比增长 18.7%,其中风电装机容量 5.7 亿千瓦,同比增长 22.7%。
上半年看起来抢装非常多,同比增长的99%,下半年需求立马不行了。而行业协会的预测是今年完成100-110GW装机,半年勉强算装机了一半,都不用说透支明年的需求,今年的订单都完不成。
从$泰胜风能(SZ300129)$ 的订单完成情况上看,上半年无论是陆风还是海风,完成订单还不如新增的订单,陆风只完成新增订单接近75%,存货和合同负债来到历史最高值,何来需求不足?
$东方电缆(SH603606)$ 年报中截止1季度在手订单179亿,海缆88亿,而到8月订单规模增加到196亿,不到半年时间多新增在手订单接近20亿,海缆110亿,占比还在提升。参考历史上最高的24年营收规模90亿,在手订单也是2年的量。存货和合同负债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分别增加接近8亿和接近9亿。
说好下半年需求不足????
担忧2:136号文后新能源市场化竞价后,新能源的投资收益率会大幅下降。
根据各省的弃风光率提升,不少人认为市场化竞价后,随着新能源继续增加,投资收益率无法保证,大概率要低于之前的电价。
而内蒙古7月份首次竞价结果,新能源整体均价达 316 元 / MWh(约合 0.316 元 /kWh),较燃煤基准价(282.9 元 / MWh)高出 33.1 元 / MWh。不仅电价没比煤电低,还更高。
内蒙古2025 年 5 月新能源总装机 1.43 亿千瓦,占全国新能源总装机的 10.5%,风电、光伏装机均居全国第一。2025 年计划新增装机 4000 万千瓦,总装机达 1.7 亿千瓦,占全区总装机的 60% 以上。
作为全国第一新能源装机地区,竞价结果说明市场化竞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显著降低投资收益率是不对。新能源最多的地方市场化都没有那么槽糕,那么其他地区还能坏的什么地步?
过去几年新能源的持续走坏,让不少人过于悲观了,总是联想到负面去。仔细多想想,碳中和还要不要继续?既然要继续,是不是还要鼓励发展新能源?
如果答案都是要。很多问题过于思考负面都是不对,既要发展大力新能源,又不让新能源赚钱,谁有动力还会加大开发新能源?
136号文最大目的还是保证新能源可持续稳定发展,而不是过快盲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