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哲特种机器人产业起步早、成果多、产品竞争力强,在特种车辆细分领域长期处于领军地位。公司今年研发并向市场推出的机器人绝缘斗臂车技术水平全球领先,迅速获得市场欢迎,呈现产销两旺态势,今年上半年该产品已经实现销售1.54亿元,开创特种装备领域“机器人+”新纪元。
早在2009年,海伦哲就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开展合作,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将“开放式工业机器人控制平台”和“基于多DSP并行处理的自主移动机器人系统”两项发明专利使用权以及工业机器人视觉控制软件等软件著作权许可给海伦哲公司使用,公司成为行业内实施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之一。海伦哲承担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负责承担“机器人化智能控制系列高空作业车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的开发任务,深入研究应用“臂架结构技术和新一代智能控制技术”。该项目被列为2010年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公司也被认定为首批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企业。海伦哲作为国内最早研制特种机器人的企业之一,历经十几年的技术创新积累,在特种车辆微型化、机器人化等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和先发优势,并长期处于领先水平,智能监控指挥系统、智能作业保障系统、自动识别、自行走、防碰撞、一键式操作等智能系统在公司高空作业车、电力保障车辆等产品中广泛列装。
海伦哲注意到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不停电作业技术成为保障民生用电和工业运行的关键环节。海伦哲深耕特种机器人领域,凭借创新的可搭载带电作业机器人的绝缘斗臂车产品,成功解决了传统带电作业的高风险、低效率等痛点,推动电力不停电作业智能化进步,引领特种装备进入“机器人+”新纪元。
技术创新突破:机器人绝缘斗臂车的突破性技术
海伦哲开发的机器人绝缘斗臂车融合了高空作业机械、绝缘技术和机器人控制三大核心能力。绝缘性能达到35kV以上等级,采用自主设计和自主生产的高性能绝缘复合材料,其绝缘材料工频电气强度15.3Kv/mm、拉伸强度300MPa、弯曲强度400MPa,绝缘性能与结构强度均优于行业常用的进口产品,确保了高压环境下的更安全。同时,具有完全车辆臂架位姿检测及高精度臂架运动控制,与作业机器人结构坐标及控制一体化,斗臂车臂架大运动范围与机器人手臂精准定位优势互补,解决了机器人手臂短小导致覆盖作业范围小的问题,扩大了机器人的运动自由度和作业覆盖范围,机器人可自主完成导线包裹、部件更换等复杂操作,作业精度达到毫米级。此外,通过远程遥控系统,操作人员可在百米外安全控制作业流程,彻底摆脱传统人工作业的风险,实现了绝缘防护与机器人灵活性的完美结合。
解决行业痛点:从“人工作业”到“智能作业”的跨越
传统带电作业高度依赖技术人员经验,且面临触电、高空坠落等多重风险。海伦哲的机器人绝缘斗臂车通过三大创新解决核心痛点:
安全升级: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杜绝直接接触高压线路的风险,近三年试点区域实现相关事故“零发生”。
效率提升:机械臂作业速度较人工作业提升50%,且可全天候运行,显著缩短停电维修窗口。
标准统一:智能系统规避人为操作差异,实现工艺标准化,尤其适用于配网复杂环境作业。
引领行业发展:技术壁垒成就领军地位
凭借先发优势,海伦哲机器人绝缘斗臂车已在全国20余个省份试点或规模化应用,市场订单激增,持续领跑特种车辆细分市场。
目前通过与科研院所及海内外电力客户的合作,海伦哲正研发适配220kV-500kV的高压、超高压场景的下一代绝缘斗臂车及其机器人产品。借助于公司独特的“技术+场景”研发驱动模式,在电力不停电作业领域一方面深耕绝缘材料与机器人控制底层技术,另一方面深度绑定国家电网等客户的实际需求,形成更安全、更舒适、更迅捷的高空作业车产品与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在电力不停电特种作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优势。
展望未来,海伦哲坚定实施“技术领先型的差异化”发展
战略,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3%,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新技术为传统行业赋能,重点投向特种作业机器人、无人操控、AI
算法及新能源动力等前沿技术。深耕电力、消防与应急排水等特种作业机器人细分领域,助力我国电力运维等特种作业从“人工保障”向“智能预控”的战略转型,把海伦哲打造成特种作业机器人领域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