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投资展望# $机器人概念(BK0471)$ 昨日盘后,机器人产业爆出两大超级利好:
1、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数据排名装备制造业细分领域第一,远超市场预期。海关总署9日发布最新数据,今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装备制造业产品6.22万亿元,增长9.2%。其中,工业机器人增长55.4%。
2、国家推动智能养老机器人结对攻关、加速应用,机器人产业深度受益人口老龄化。同日,工信部、民政部发布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分阶段实施一批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攻关和应用试点项目,形成一批能够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的机器人产品。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总额达6.22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速高达55.4%,在细分领域中表现最为突出。值得关注的是:
国产化突破:2024年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工业机器人占比已达95.2%,自主品牌竞争力显著提升。
全球地位: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额从2017年的19.8亿元增至2024年的80.6亿元,复合增长率22.2%,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出口国。
产量支撑:前4个月国内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22.1万套,同比增长34.1%。
工信部、民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启动为期3年(2025-2027)的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工作:
应用场景:聚焦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场景,重点解决失能照护、情感陪护等需求,要求产品完成至少6个月的应用验证(如居家场景需覆盖200户家庭)。
技术方向:强调适老化设计,需通过安全性、可靠性等强制性认证,并建立配套标准体系。
产业影响:政策将推动形成千亿级智慧养老生态,预计未来3年培育5-8款标杆产品。
这两大动向共同显示:
工业机器人正成为我国高端制造的出海新名片、高速增长极;
而养老机器人政策赋能,深度受益富裕人口老龄化时代、打开银发经济增长极。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埃斯顿(002747)
埃斯顿整机品类全覆盖87款机器人覆盖3kg-700kg负载,品类数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包括全球唯一光伏排版机器人、国内唯一高防护压铸机器人等。2024年出货量超3万台,连续7年国产销量第一;2025Q1市占率达10.3%,首超外资登顶中国第一。并购德国Cloos(焊接龙头)、英国TRIO(运动控制),切入宝马、大众等供应链,海外收入占比20%。
公司核心部件自主可控,掌握伺服系统(国产第一)、控制器、机器视觉等关键技术,自供率达80%以上,成本优势显著。
公司客户包括隆基、通威、晶科能源、富士康、立讯精密、宝马、奔驰等头部企业。
新时达(002527)
新时达SCARA整机机器人全球出货量第四(国产第二),负载覆盖1kg-600kg,80余款产品矩阵,应用于光伏排版、汽车焊接等高精度场景。2025年2月海尔集团斥资25亿元入主,成为控股股东,赋能全球资源整合。海尔“夸父”人形机器人有望复用新时达控制技术,切入家用场景。有望扭亏为盈。
公司也是国内少数掌握机器人控制器(工业机器人的“大脑”)自主技术的企业,技术自主化率60%,控制系统迭代至第四代(SRC4),牵头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链主”,联合12家上下游企业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
其公司客户覆盖宁德时代、隆基绿能、一汽、上汽、双环传动、欧菲尔等头部企业。
拓斯达(300607)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链“链主”企业,承担工业母机国产化任务,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协同开发,公司工业机器人(SCARA/六轴)、五轴数控机床、注塑机等构成核心业务。2025年Q1机器人订单增长45%,数控机床订单排产至2026年。
自主掌握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系统,技术自主化率超60%。与华为合作开发“感-算-控”一体化的X5机器人控制平台,运动控制周期缩短至1-2毫秒,成为华为具身智能首批签约企业。
公司客户包括伯恩光学、富士康、宁德时代、隆基绿能、华为等头部企业。
绿的谐波(688017)
绿的谐波主营谐波减速器(占营收80%以上),是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另两项为伺服系统、控制器),直接影响机器人关节精度和运动性能,产品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小臂、腕部及协作机器人关节,并拓展至数控机床、医疗器械等领域。公司打破日本哈默纳科垄断,国内谐波减速器市占率约18%(全球10%),产品性能接近国际水平。还收购德国Haux、设立海外研发中心。
其客户包括埃斯顿、新松机器人、埃夫特、新时达、广州数控、优必选、特斯拉、三花智控、优傲(全球协作机器人第一)、Universal Robots等等。2025年定增募资14.13亿元建设新一代100万台产能项目。
汇川技术(300124)
核心产品:伺服系统(市占率国内第一)、PLC控制器。
汇川技术伺服系统国内市占率28.3%(第一),控制器、驱动器等关键部件自主化率达90%以上,为机器人性能提供底层支撑。公司SCARA整机机器人销量份额27.3%(国内第一),六关节机器人市占率9%(行业第三),产品覆盖3C电子、光伏、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公司工业机器人客户包括宁德时代、京东方、隆基绿能、一汽、上汽等。南京基地投产,年产能40万台机器人及配套产品。
中大力德(002896)
中大力德推出的“减速器+电机+驱动”一体化模组降低客户采购成本。RV减速器性能接近纳博特斯克,谐波减速器成本仅为进口70%,性价比优势突出。公司拥有107项授权专利(发明专利11项),主导参与7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
公司客户包括智元机器人、傅利叶机器人、伯朗特、杭叉集团、诺力股份、中科微至、京山轻机、鱼跃医疗等等。
秦川机床(000837)
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齿轮磨床(加工减速器)和螺纹磨床(加工丝杠)自主化生产能力的企业,精度达P0级(微米级)。公司的RV减速器产能6-9万套/年,覆盖5kg-1000kg全规格,国产份额20%-25%。出口增速62.35%,打入特斯拉、中石油供应链,土耳其、巴西等新兴市场放量。2025年产能目标20万台。
2025Q1营收10.44亿元(+6.39%),净利润0.27亿元(+7.81%),现金流同比提升1.49亿元。
公司客户包括宇树科技、特斯拉、比亚迪、一汽、中石油、航天科技集团等国内外客户。
派斯林(600215)
公司主营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核心产品为车身焊装自动化产线(占营收70%以上),通过收购美国Paslin切入特斯拉、通用等供应链,提供白车身焊接整体解决方案。依托汽车焊接经验,拓展至智能物流(自动化立体仓库、分拣系统)和装配式建筑领域,实现非汽车业务突破。2025年6月派斯林公告携手西门子打造数字化转型产业链生态。
公司客户覆盖通用、福特、瑞维安、比亚迪、理想、赛力斯等国内外头部企业。
科远智慧(002380)
科远智慧定位为 “控制系统+AI+机器人”集成商,核心壁垒在于工业场景的数据积累与智能化改造能力,产品主要覆盖能源、电力等垂直场景,如凝汽器清洗机器人、输煤皮带巡检机器人、堆取料无人化系统等,技术核心在于运动控制+AI视觉算法融合,实现高危环境的无人化作业。依托自主的SyncBASE实时数据库和EmpoworX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机器人提供数据支撑与智能决策能力。公司产品已进入欧洲、东南亚市场,2024年海外收入增速40%,承接阿塞拜疆、尼泊尔等国项目。
公司客户覆盖大唐集团、浙能集团、深圳能源、国能徐州、包钢集团、阿塞拜疆能源部、尼泊尔工业部、欧洲环保企业等等头部企业和政府单位。
景业智能(688290)
核工业机器人(放射性物料处理),技术壁垒极高,是国内唯一批量供货电随动机械手的企业,产品应用于乏燃料后处理、核燃料元件制造等关键环节,主导产品包括电随动机械手、耐辐照关节机器人、防爆AGV等,突破“耐辐照、无传感遥操作”等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部分性能指标超越国际同类产品。
公司客户包括:中核集团,航天科技、兵器工业集团、中核集团等等。
亿嘉和(603666)
公司的室外带电作业机器人、室内巡检机器人市占率国内第一,产品适配变电站、高压线等高危环境,解决人工巡检的安全风险。有开发轮式、挂轨、轮足机器人,并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智慧共享充电系统创新解决社区充电痛点,实现“设备销售+服务+流量变现”三重盈利模式。2025Q1营收1.277亿元(+216.87%),净利润751.6万元(+121.81%)。
公司客户包括:国家电网(收入占比60%)、南方电网,江苏、浙江等省网公司,上海申通地铁、南京地铁等公司。
随着工信部、民政部推动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相关产业链迎来政策红利。以下是A股市场核心养老机器人概念股,按核心业务分类:
核心业务:家用服务机器人龙头,布局智能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及AI语音交互产品。
养老布局:旗下“添可”品牌推出智能清洁+健康监测设备,未来或拓展居家养老场景。
优势:C端市场渠道成熟,技术积累深厚。
核心业务:扫地机器人头部企业,产品智能化程度高(如AI避障、语音控制)。
养老布局:通过智能清洁切入居家养老场景,未来可能整合健康监测功能。
优势:海外市场占比高(超50%),技术研发投入大。
核心业务: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主打教育、服务机器人。
养老布局:已推出“Walker X”人形机器人,具备陪护、物品递送等功能,适配养老机构场景。
优势:人机交互技术领先,政策支持力度大。
核心业务:工业机器人龙头,近年拓展医疗康复机器人领域。
养老布局:与医疗机构合作研发外骨骼机器人,用于老年人/残疾人康复训练。
优势:工业机器人技术迁移能力强,国产替代空间大。
核心业务:康复医疗器械企业,主打康复机器人、电刺激设备。
养老布局:研发下肢康复机器人,适用于老年群体术后康复。
优势:医疗资质齐全,产品已进入多家医院。
核心业务:康复机器人及智能养老设备供应商。
养老布局:推出智能护理床、移位机等产品,解决失能老人照护痛点。
优势:政策受益明确,产品直接对接养老机构需求。
核心业务:家用医疗设备(血压计、血糖仪等)+AI健康管理。
养老布局:智能穿戴设备可实时监测老年人健康数据,与养老服务机器人联动。
优势:海外市场(如美国)渠道成熟,数据积累丰富。
核心业务:智能手环、血压计等健康IoT设备。
养老布局:与养老机构合作,提供远程健康监测解决方案。
优势:产品性价比高,适合普惠型养老市场。
核心业务:中科院旗下企业,覆盖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
养老布局:开发智慧养老平台,整合陪护机器人、健康监测系统。
优势:背靠中科院,技术储备强,政策资源丰富。
核心业务:智能建筑与智慧医疗系统集成商。
养老布局:参与智慧养老社区建设,提供机器人+物联网整体方案。
优势:项目经验丰富,受益于养老基建投入。
短期催化:政策试点推动养老机器人产品落地,2025-2027年是关键窗口期。
长期空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3亿,养老机器人渗透率不足5%,市场潜力巨大。
重点关注:
技术领先: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埃斯顿(康复机器人)。
场景明确:翔宇医疗(护理设备)、科沃斯(居家服务)。
政策受益:机器人(中科院系)、延华智能(智慧养老集成)。
建议结合政策进展(如试点项目招标)和财报数据(研发投入、订单增长)动态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