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困境反转十大黑马 之 莱美药业】5、如果新控股股东接盘莱美,可能的合理成交价

用户头像
赤子的江湖
 · 北京  

中恒集团2024年12月暂停了莱美药业控股股权的公开征集转让,因为意向受让方未能完成尽调和就相关条款达成一致。现在,由于莱美药业股价上涨和创新药风口的发展趋势,原计划已经过时。毫无疑问,新的控股股东不希望莱美股价大涨,但现在情况有变。

由于中国创新药产业受到国内外资本的热捧、莱美纳米碳铁二期进展顺利,导致股价呈现强烈上涨趋势,原计划显然已不适用,新的控股股东可能需要以更高的价格来确保成交,尤其是考虑到莱美药业创新药管线的潜在价值。

那么,如果有新的控股股东有意接盘莱美,双方可能接受的合理成交价是多少?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中恒集团的历史成本、当前股价、转让条款中的保本要求、市场估值、以及潜在的风险折价。另外,还有中恒集团可能继续要求受让方兜底利穗基金的投资,这可能影响成交价的确定。此外,医药行业的并购通常给予一定溢价,尤其是涉及创新药的企业。因此,合理成交价可能在当前市价基础上给予一定折价,但需覆盖中恒的成本和风险。

综合这些因素,如果继续转让控股股份,中恒集团与新控股股东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成交价可能在5.5元至6.5元之间,既覆盖中恒的成本,又反映当前市场估值和潜在风险的综合平衡。

$莱美药业(SZ300006)$ $中恒集团(SH600252)$ $股权转让(并购重组)(BK0569)$

【华远投资团队最新研究】新控股股东接盘莱美药业的合理成交价分析


一、核心定价逻辑

历史成本与保本需求

中恒集团通过定向增发和债务重组累计投入约 10.9亿元(23.43%股权),叠加利穗基金兜底条款(需承担3.7亿元债权成本),总投入约 14.6亿元。若新控股股东承接全部义务,其保本底线需覆盖 14.6亿元

市场估值锚点

当前市值:52.8亿元(2025年7月25日收盘价5.00元)

可比交易:2024年医药行业控股权转让平均PB为 3.5倍,若莱美药业按此估值,对应股价约 6.5元/股(净资产5.28亿元×3.5倍÷总股本)。

风险折价莱美药业连续6年亏损(累计亏损7.48亿元),需额外折价约 20%-30%,对应股价下限 4.5-5.0元/股

二、合理成交价测算

估值维度/最低价区间(元/股)/逻辑依据

1、保本底限/4.45-5.0元/覆盖中恒集团总投入14.6亿元(23.43%股权)+利穗基金兜底义务
2、市场估值/5.5-6.0元/PB 3.0-3.5倍(已考虑亏损折价)
3、博弈平衡点/5.8-6.2元/综合中恒集团保本需求与市场接受度,双方谈判可能聚焦此区间


三、关键影响因素

中恒集团的让步空间

若新控股股东承诺推动莱美药业资产整合(如注入优质核心医药资产),中恒可能接受 5.5元/股(较当前股价+10%)、甚至5元左右更低一些的成交价。

莱美药业潜在价值

纳米炭铁:2026年若三期顺利、2027、2028年获批上市,峰值销售额或达10亿元,对应估值提升 30%-50%

创新药管线:全球资本热捧背景下,若有1-2个IND获批,估值溢价将进一步释放。

市场情绪与资金博弈

当前莱美股价已放出天量突破5元,若新控股方在投标谈判中过度压价,可能引发市场及监管部门对“国资贱卖”质疑,导致交易流产。而在二级市场公然打压股价,一则耗资巨大,二则可能触碰操纵市场高压线。

四、结论:新老控股股东的合理成交价区间应为 5.8-6.3元/股

下限5.8元:覆盖中恒保本需求(14.6亿元总投入÷23.43%股权),对应市值约128亿元。

上限6.3元:反映市场对创新药管线的乐观预期(PB 3.8倍),接近医药行业并购中枢水平。

最终成交价落在 5.8-6.3/股左右,是兼顾新老控股股东双方利益、市场股价与监管合规性的合理区间。

#2025投资展望# #创新药# #创新药时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