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推荐的话题:
特别同意审视企业第一看毛利(创新药行业特殊性可能不适用)。
通常毛利率低说明行业门槛低、竞争激烈、或自身成本控制没有优势。
毛利率高说明有护城河、竞争门槛高、有定价权。
事实上巴菲特、段永平这些人选择投资核心是有护城河高毛利定价权的公司:苹果、英伟达,包括大A的茅台这类。但这类毕竟是极少数穿越牛熊的伟大企业。
在国内产业特点,结构不变之下行业竞争通常结果就是毛利逐年下滑。国内有一种做法,就是做大众快消电子领域,用70分的产品,50分的成本,通过不高的毛利快速占领市场份额形成自己规模上的护城河,达到同行最低的生产成本,从而获得不高但却是行业最高毛利率。
比较典型的是$小米集团-W(01810)$ ,从一开始手机、电视、小家电等等,都是追求25%毛利率路线,品控只能说中游。因为造车投入大才提高毛利率到29%左右。还有比亚迪做电池做车也是这个逻辑。
做股票选公司你按50%毛利往上选会发现大家也是这么选,所以都很贵很贵,起码当时你会这么判断。所以按照上面所说,还可以这样选择:在一众同行不高的数据中,选毛利率最高的,或者选那些因为技术突破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毛利率明显上升趋势的(同时还要结合营收和利润总额也在上涨),譬如节前我挪仓位到$瑞丰光电(SZ300241)$ 就是这个逻辑。
当然面对特殊行业事件,毛利率这个还是会失效,譬如$枫叶教育(01317)$ 常年毛利率都在50%左右,很明显是有一定护城河的公司,偏偏几年前因为国内K9教育不允许盈利把整个行业毁了,即使这公司核心资产在新加坡,到现在还是股价低迷。还有一个案例就是特殊行业的港股福寿园,教育殉葬业都是独有资源有一定定价权的护城河企业,因为殉葬公益化趋势限价介入,福寿园可预见的毛利会有较大下滑。
不绝对,但看毛利率结合营收利润增长,再结合一些基本财务要点(应收,周转率、商誉这类),基本能很快判定一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