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以来,英伟达(Nvidia)凭借 AI 算力浪潮,一跃成为全球市值超过 4 万亿美元的科技巨头,被誉为“AI时代的台积电+苹果”。然而,从英伟达市值达到2万亿左右时市场中就出现了质疑声:
“英伟达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思科?”
这种质疑源自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惨痛教训。彼时,思科(Cisco)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核心供应商,市值一度登顶全球第一。然而,在泡沫破灭、网络基建投资见顶后,思科股价下跌超过 80%,并花了 20 多年才回到巅峰。
但这种类比是否合理?
本文将从产业逻辑、商业模式、技术壁垒和风险因素四个维度分析,为什么 AI 并非互联网 2.0,英伟达也不太可能重演思科的命运。
互联网基建的“修路”逻辑
1990 年代的互联网建设主要集中在光纤铺设、路由器、交换机和数据中心等领域。这类设备的特点是耐用、标准化,一旦主干网络搭建完成,后续扩容的边际需求下降非常快。思科的高速成长主要来自互联网初期的大规模集中采购,当网络骨干完成后,采购需求出现了断崖式下滑。
AI基建的“发电厂”逻辑
AI 的训练和推理均需要高频次、持续性的算力供给:
训练的持续扩张:以 OpenAI 为例,GPT 系列模型从 GPT-3 到 GPT-4.5,训练所需 GPU 数量和能耗几何级增长。每一次大模型迭代都需要重新投入巨额算力,无法一次性完成。
推理的非零成本:与互联网分发信息几乎零边际成本不同,AI 推理的每一次生成(token)都需要占用 GPU 资源和耗电成本。
硬件迭代周期更短:AI 数据中心的 GPU 往往在 2-3 年就需要更新换代,而思科的网络设备生命周期通常长达 7-10 年。
结论:AI 的基础设施并非“一次性投入”,而是持续性消耗品,这意味着 GPU 需求不会像互联网设备那样快速饱和。
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轻资产”特征
互联网企业的主要成本是工程师工资,一旦软件开发完成,复制和分发成本接近零。谷歌、Facebook 的核心护城河在于用户规模和网络效应,而非硬件依赖。
AI商业模式的“重资产”特征
2024 年,Meta、Google、Microsoft 等 AI 巨头的资本开支(CAPEX)占比已飙升至 30%-40%,主要用于 GPU 采购、数据中心扩容以及供电设施建设。
更为关键的是,算力(GPU)首次成为比软件开发人才更稀缺的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SDE(软件开发工程师)是企业最核心的生产力。
在 AI 时代,GPU 和供电能力才是制约 AI 产品迭代速度的第一瓶颈。
结论:AI 企业更像半导体制造业,而不是传统互联网公司,这种重资产特征意味着基础设施厂商的价值链地位更高。
英伟达的竞争力不仅仅来自硬件性能优势,更在于软硬件一体化的生态锁定能力。
英伟达早在 2006 年推出 CUDA 并不断迭代,形成了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和优化工具链。这种生态使得深度学习框架(如 PyTorch、TensorFlow)对 CUDA 的依赖极高。
一旦 AI 企业想要迁移到 AMD 或 Google TPU,需要付出高昂的迁移成本和时间。
英伟达的 H100、B100 系列 GPU 在 AI 训练和推理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其市场份额长期保持在 70%-80% 以上。
通过与台积电等代工厂深度绑定,英伟达掌控了顶级 5nm、3nm 工艺的产能优先权。
英伟达通过 CUDA、TensorRT 等软件堆栈将硬件价值放大数倍。其商业模式更像“软硬件一体的苹果”,而非单纯硬件厂商。
需求饱和:互联网骨干建成后,设备采购急剧下降。
产品标准化:路由器和交换机迅速同质化,价格战开始。
资本转向应用层:泡沫破裂后,投资重心从基础设施转向谷歌、亚马逊等应用公司。
AI需求不会饱和:训练和推理始终需要高性能 GPU,且算力需求呈现复利增长。
产品非标准化:高端 GPU 的性能差距明显,替代者寥寥无几。
生态锁定更强:CUDA 等软件堆栈让英伟达成为事实标准。
尽管英伟达地位稳固,但仍存在中长期风险:
自研芯片威胁:Google TPU、Meta 自研加速器、微软 Maia 芯片等,可能部分蚕食英伟达份额。
Scaling Law瓶颈:如果算力投入与模型效果的增长比例下降,GPU增量需求可能放缓。
AI商业化不达预期:若AI落地场景无法迅速盈利,企业可能削减资本开支。
然而,这些挑战并不意味着英伟达会像思科一样陷入长期困境。原因在于,AI算力的需求更像能源——即便效率提升,整体消耗仍会随应用规模上升。
AI 时代与互联网时代存在本质差异:
互联网基建:一次性建设完成,边际成本趋近零。
AI基建:持续迭代和消耗,推理成本永远不为零。
英伟达的竞争力不仅在于 GPU 硬件,还包括 CUDA 软件生态、供应链控制和软硬件一体化的行业标准地位。
除非 AI 应用需求大幅降温,英伟达不太可能重演思科的长期低迷。
AI 不是互联网 2.0,而是一场“算力驱动的工业革命”。
英伟达的角色既像台积电这样的核心制造者,也像苹果那样掌控生态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