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球友私信我解读北稀最新的业绩预告,凑着贸易争端又起,就简单说一下。
一、关于北稀 25Q3 业绩低于预期的推测
首先,列几个数据事实:
a)氧化镨钕价格,Q3 均价 54.1 万,Q2 均价43.2 万,环比增长25.2%;
b)精矿成本,Q3 为1.91 万,Q2 为 1.88 万,环比增长 1.5%;
c)业绩,Q3 约为 6 亿,Q2 约 5 亿,环比增长 20%
在成本基本未增长的情况下,正常来说,涨出来的价格都是利润,为啥业绩没有显著上涨呢?
都知道,业绩=(价格-成本)*销量,这里不考虑减值准备及投资收益等非经常事项的影响(对于北稀 Q3,大概率不存在这类大幅影响业绩的非经常事项)。
那么,影响业绩主要有三个,价格、成本及销量。
a)先说成本,成本的大头在于精矿原料成本、加工成本等, 基于北稀持续降本(加工成本)以及上述精矿成本情况,可以很确定, Q3成本端不是影响业绩的主要因素;
b)再说销量,目前北稀官方未公开披露 Q3 的各类产品销量情况,但从过去两年的数据可以大致推测。
可以看到 23 年及 24 年,Q3 的销量也基本高于 Q2 的,这也与行业实际情况相符。1) 每年的Q3是稀土的销售旺季,新能源汽车等下游为其Q4 的产销旺季提前备货;2)北稀除了镧铈库存较大外,其他产品基本都是下游需求多少就生产多少进而销售多少,没有啥库存; 3)基于稀土现货价格波动较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很难以赌博的心态提前大量囤货,基本都是满足正常生产的安全库存为主。
所以,销量这个因素对北稀 Q3 业绩不及预期的影响可以排除;
c)价格。排除成本、销量这两个因素,就只剩下价格因素,我们看到的是 Q3 市场价格显著上涨,但北稀的销售,占比过半是长协价格,所以推测出 Q3 业绩不达预期的核心影响因素就是长协价格很可能还是与 Q2 差不多,显著低于市场价。Q4的长协价是否调整,我并不清楚,持续跟踪吧。
二、Q4 稀土精矿价格
周五晚上公告的稀土精矿价格大幅上涨至2.62 万元,很多投资者看到涨价欢呼雀跃,一大堆媒体也跟着不明所以的瞎分析。这个精矿是北稀需要从包钢采购,精矿价格大幅上涨,北稀的成本就会大幅上涨,北稀需要提高售价去消化上涨的成本才行。北稀的金属类、磁材类、氧化物类产品涨价肯定没问题,但就一定可以大幅超过涨起来的成本吗?面包店因为面粉涨价,固然可以提价,但面包店的利润就会大幅增长吗?(不要跟我杠面包咋能跟稀土比,我只是举例说明其中的逻辑)
三、关于稀土定价权
基于当前稀土供给端格局的大幅优化,以及我国在技术、产能/产量、人才、设备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全球范围内,我们确实拥有绝对的稀土定价权。
基于稀土的配额管理制度且拟定配额的话语权在于GXB 等部门而非在北稀、中稀等企业,所以这里的定价权与投资领域里经常说的企业掌控定价权还是有区别的。
虽然我们拥有定价权,但我们国内消耗量占 80%,仅20%是出口的,如果大幅涨价,必然也会损害国内的下游产业。另外,价格过高也会倒逼国外更快的扩建产能,国外是具备轻稀土冶炼分离技术的,只是成本偏高不具备经济性而已。
镨钕氧化物价格涨至60-80 万的水平,国内稀土企业能有较好利润,下游产业也完全能够承受,更重要的是,国外的成本水平下,这个价格依然没有利润或利润极低。
我们最近出台新的稀土管控政策,更多的是提高我们的谈判话语权,千万别错误的理解为政策一出来稀土现货价格就会持续暴涨,企业业绩就会暴涨。
贸易争端又起,稀土的短期炒作情绪起来了,不管是长期持有还是短期炒作,要想清楚自己是哪一类,千万别被情绪带着走。
最后,虽然本次 Q3 北稀业绩不及我的预期,但这都是短期影响因素,不影响长期价值,其投资逻辑依然在。(我是看长期并计划长期持有的,也不是劝买或者劝卖,仅仅是分享基本面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