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是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组件,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从逻辑来看,它是数据存储和检索的基础,如同“AI的记忆货币”,决定着AI模型能否学习、记住、调用和推理,是算力发挥作用的关键支撑。在众多领域,存储芯片的需求不断增长,其容量、速度等性能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
一、巨头涨价潮引发行情:紧缺格局再升级
美光HBM4已启动客户送样,2026年规划产能目前意向订单占比超80%,SK海力士12层堆叠HBM3e良率仅75%,却被英伟达、AMD提前订完2026年全部产能,单颗价格突破5000美元,是传统DDR5的20倍。
这轮价格调整背后,是AI服务器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英伟达H100显卡单卡需要18GB HBM,相当于3台高端手机的内存总和,美光CEO直言“AI正在吃掉我们30%的产能”,而头部厂商产能扩张周期长达18个月,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二、政策精准托底:国产替代迎发展窗口
国内政策密集发力为存储芯片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上海市近期发布的智算云产业政策明确提出“自主可控算力占比超70%”,为国产存储芯片提供应用场景;中国移动2025年算力领域投资达373亿元,占资本开支比例升至25%。
三、在供需缺口与国产替代的双重机遇下,国内4家核心企业凭借技术积累与产能布局持续突破,实现业绩与技术协同增长。
1. 澜起科技:接口芯片全球核心厂商
核心技术: 作为全球仅三家内存接口芯片供应商之一,其DDR5 RCD芯片全球市占率提升至45%-50%,HBM配套接口芯片通过美光、SK海力士验证,已实现小批量供货;PCIe 5.0 Retimer芯片持续批量供货英伟达、亚马逊等AI企业(数据来源:澜起科技2025年中报及行业分析报告)。
业绩: 据澜起科技2025年Q3预告,当期实现净利润8.6亿元,同比增幅达152%,毛利率稳定在65%以上,受益于DDR5渗透率提升及HBM业务放量,HBM接口芯片营收占比已提升至35%。
2. 深科技:HBM封装国内领先企业
核心技术: 旗下沛顿科技是国内少数实现HBM封装量产的企业,掌握TSV、micro-bumping等核心工艺,为SK海力士、美光提供高端封测服务,2025年HBM封装产能占全球12%,良率已追平行业头部水平。
业绩: 据机构2025年Q3预测,当期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45%-50%,HBM封装业务毛利率达50%,随着全球HBM市场规模向980亿美元长期目标迈进,该业务已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3. 雅克科技:材料领域国产替代核心企业
核心技术: 作为国内唯一实现HBM前驱体规模化供货的企业,全球市占率提升至25%,产品供应SK海力士50%的HBM产能,相关产品价格从每吨8万元涨至25万元,打破美日厂商垄断(数据来源:雅克科技2025年中报及供应商认证公告)。
业绩: 据机构2025年Q3预测,当期营收预计同比增长60%,HBM相关业务收入占比已提升至35%,随着HBM前驱体市场规模突破60亿美元,市占率或进一步提升至30%。
4. 北方华创:设备端核心支撑企业
核心技术: 14nm刻蚀机已批量供应中芯国际,28nm刻蚀机国内市占率超70%,为长江存储、长鑫存储扩产提供关键设备支持,长江存储NAND全球份额达10%、长鑫存储DRAM份额约7%-10%的产能扩张均有其设备支撑,研发投入占比超22%
业绩: 据机构2025年Q3预测,当期订单预计同比增长150%,营收持续高增,作为存储制造端“设备供应商”,深度受益于国内存储产能扩张及全球存储市场规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