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联股份最新业绩分析

用户头像
老张爱投资2009
 · 浙江  

英联股份(002846.SZ)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5倍,核心驱动来自传统金属包装业务的效率提升与政策红利释放,同时新能源复合集流体业务加速推进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以下从财务表现、业务结构、行业地位及风险因素四方面展开分析:

一、财务表现:净利润激增,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1. 营收与利润双增长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3亿至16.5亿元,同比增长9.49%-10.83%;归母净利润3450万至3750万元,同比大增1531.13%-1672.97%,扣非净利润扭亏为盈至2600万-2900万元[__LINK_ICON]。单季度看,第三季度净利润预计932万-1232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主要受益于金属包装业务旺季需求及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__LINK_ICON]。

2. 毛利率持续修复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12.88%,同比改善2.9个百分点,净利率从去年同期的0.42%跃升至2.20%[__LINK_ICON]。这主要得益于智能化产线降本增效(单位生产成本下降)、高毛利罐头易开盖产品占比提升(营收同比增长29%)及海外市场拓展(出口收入3.52亿元,同比增长8.23%)[__LINK_ICON]。

3. 现金流与负债结构优化

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超50%,叠加定增募资15亿元用于产能扩张(8亿元投向复合集流体),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4年末的47.2%降至2025年6月末的23.4%,财务健康度显著提升[__LINK_ICON]。

二、业务结构:双主业驱动,新能源业务蓄势待发

1. 传统金属包装:基本盘稳固,效率提升是核心

- 易开盖业务:汕头、扬州两大基地产能利用率超94%,智能化设备释放规模效应,产品稳定性与供货响应速度成为核心竞争力,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__LINK_ICON]。

- 出口业务:海外收入占比达32.5%,毛利率高于国内市场,2025年上半年对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出口同比增长12%[__LINK_ICON]。

- 产能扩张:拟投入4亿元扩建罐头易开盖产线,预计新增年产能82亿片,配套印涂铁30万吨,进一步巩固在食品、宠物食品包装领域的龙头地位[__LINK_ICON]。

2. 新能源复合集流体:战略重心明确,商业化进程加速

- 技术突破:江苏英联复合集流体项目良率超85%,产品覆盖动力电池、储能及消费电池领域,已向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客户送样测试,并获韩国U&S ENERGY 2025年300万㎡订单[__LINK_ICON]。

- 产能规划:高邮基地总投资30.89亿元,规划年产5亿㎡复合铜箔+1亿㎡复合铝箔,一期2亿㎡铜箔产线预计2026年Q1投产,投产后有望贡献超20亿元年收入[__LINK_ICON]。

- 技术储备:与日本爱发科联合研发锂金属/复合集流体负极一体化材料,计划2026年搭载量产车型,瞄准固态电池万亿级市场[__LINK_ICON]。

三、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1. 传统包装领域:国内易开盖市占率约15%,仅次于奥瑞金,在罐头易开盖细分市场份额超20%,与加多宝、娃哈哈等头部客户绑定深度合作[__LINK_ICON]。

2. 新能源材料领域:国内少数同时布局复合铜箔、铝箔及固态电池材料的企业,技术路线与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兼容,产能规划规模位居行业前列[__LINK_ICON]。

3. 政策红利:作为制造业企业,2025年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约500万元,直接增厚净利润约15%[__LINK_ICON]。

四、风险因素与投资建议

1. 短期风险

- 原材料波动:马口铁价格占生产成本的60%,若2025Q4价格反弹可能挤压毛利率[__LINK_ICON]。

- 定增稀释:拟发行1.26亿股(占总股本30%),短期每股收益摊薄压力显著[__LINK_ICON]。

2. 长期风险

- 新能源业务不确定性:复合集流体量产进度(如良率爬坡)及客户认证周期可能不及预期,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仍亏损1942万元[__LINK_ICON]。

- 行业竞争加剧:传统包装领域奥瑞金昇兴股份加速智能化升级,新能源材料赛道宝明科技东威科技等企业扩产可能引发价格战[__LINK_ICON]。

3. 机构评级

太平洋证券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46亿、0.68亿、1.5亿元,对应PE 150倍、100倍、47倍,认为复合集流体产业化落地将打开第二增长曲线[__LINK_ICON]。

五、总结

英联股份凭借传统金属包装业务的效率提升与政策红利实现业绩反转,新能源复合集流体业务在技术突破与产能规划上展现先发优势。短期需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定增稀释影响,长期看好其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若复合集流体项目按计划投产并获头部客户订单,公司有望在2026年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