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AI算力
 · 北京  

好久没聊弘子了 昨天半年报业绩出来了 今天下午开了业绩说明会 下面是文字版说明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有问题也可以探讨(不是吹票 不推荐股票)
一、开场与业绩概况
• 上半年公司经营结构持续改善,IBC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且扭亏,AI业务持续增长,同时推进庆阳128亿投资事项。
• 核心财务数据:
1. 营业收入34.94亿元,同比增长15.01%。
2. 扣非归母净利润4750.62万元,同比增长705.74%。
3. 归母净利润5399.31万 同比增长9.85%;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归母净利润64709.69万元,同比增长31.83%。
二、分板块业务情况
(一)fpc(软板)业务
• 经营转折:fpc业务连续亏损4个年度后扭亏,是关键转折点,主要因在AI手机、AI IPC、AI眼镜、AI服务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带动稼动率和出货价格持续提升,成为公司基本盘和业绩增长主要点。
• 营收与毛利:上半年FPC(柔性电路板)营业收入16.94亿元,同比增长11.57%,毛利率7.82%,同比提升6.31个百分点;二季度单季度软板扭亏(一季度仍亏损)。
• 扭亏原因:
◦ 外部:受益于AI手机发展及国补政策推动国内手机市场复苏,同时软板行业出清,部分大规模企业破产、关厂,行业集中度提升。
◦ 内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凭借研发、产品品质、交付等综合能力获国内头部手机品牌认可,在终端客户供应比例及中高端手机市场份额提升;通过降本增效、提升AI智能化水平优化经营,目前整体稼动率维持在9成左右。
• 业务亮点:在AI眼镜、AI PC的FPC应用方案上,与知名大客户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液冷监测的FPC应用方案在AI算力服务器散热客户中获部分订单且已大量出货;在机器人领域,曾为小米铁蛋机器人提供全套解决方案,认为高柔性、高集成的IPC有望从可选变为刚需。
• 下半年展望:稼动率、出货价格、人均产出均呈上升态势,二季度软板毛利8.64%,环比增长1.9个百分点,预计三、四季度盈利将持续上升;下半年为消费电子旺季,IBC业务毛利率仍有改善空间。
(二)AI算力业务
• 营收表现:上半年AI算力业务营收14.82亿元,同比增长33.885%,经营结构大幅改善,算力资源服务占比显著提升。
• 算力资源服务详情:AI算力资源服务营收2.35亿元,同比增长3300%以上,毛利率34.26%,占算力板块营收的16%;该业务依托过往累计签署的租赁合同实现收入,累计签约金额约56亿元,相关设备已全部交付并通过客户验收,截至2025年6月末已确认收入8.3亿元,剩余约47亿元将逐步兑现,未来有望提供稳定业绩。
• 业务亮点:
1. 与燧原科技深度协同,联合研发基于国产算力芯片的全球领先液冷超节点算力机柜,PUE值小于1.15,可支撑万卡级GPU集成分布式训练和推理,突破300亿加参数大模型算力瓶颈。
2. 完成新一代液冷技术产品研发测试,包括整板式液冷服务器、静默式液冷AIDC一体机、静默式算力PoE三大核心产品,针对新一代智算服务器单PoE功率突破100千瓦的挑战,较传统风冷方案节能、减排约30%。
3. 创新推出算力集装箱全栈解决方案,采用IEC标准40尺寸集装箱,预集成供配电、温控机柜管理、消防等子系统,实现工厂预制、整箱运输、现场极简部署(24小时内),适配边缘算力业务扩张需求。
• 下半年展望:已签订单正常履约,行业内大厂算力需求仍处扩张期,公司已与多家头部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若大厂资本开支节奏在9月后加快,AI算力设备销售及资源服务订单有望进一步增长,与庆阳128亿智算中心建设规划相匹配。
三、问答环节
(一)AI算力资源服务器交付与政策影响问题
• 询问55.62亿元AI算力资源服务器已交付8.3亿元,剩余40多亿元交付是否受政府窗口指导(不允许使用英伟达系算力卡)影响?
• 回复:澄清55.62亿元是已签署且全部交付的订单,租约多为5年,剩余40多亿元是未来5年将逐步确认的租金收入,并非未交付设备,与窗口指导无关。
• 补充说明已交付设备按月收取租金,8.3亿元是2023-2025年上半年累计确认收入,剩余40多亿元属确定收入,客户违约成本极高;政府窗口指导仅针对H20等低端算力(国产算力基本可满足),英伟达拟推出的B30等更高性能芯片(国产暂无法替代)不受限制,本质是中美博弈,国内对高性能算力仍持欢迎态度。
(二)互联网大厂招标与资本开支结构问题
• 询问从企业视角看互联网大厂大模型投资、招标及资本开支结构情况?
• 回复:大厂算力需求在增加,但财报中资本开支未体现租赁部分(仅付租金,不购固定资产),仅包含H20等合规或国产设备相关开支,实际资本开支远高于财报数据;美国今年算力相关资本开支或达几千亿美金,中国差距不会过大;英伟达销往中国(含转口)的产品约28%,主要供大厂及大模型公司使用,未计入大厂资本开支的算力规模远超预期。
(三)与Coreweave业务模式对比问题?
• 回复:市场将弘信电子与Coreweave对标,询问庆阳项目与Coreweave业务模式差异及看法。
◦ Coreweave模式:GPU算力中间商,依托英伟达渠道专注GPU租赁,收入主要来自AI模型训练和推理托管,形成“低成本采购-高效运营-高价出租”闭环。
◦ 弘信电子模式:战略定位为算力硬件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先有客户再做基础设施投资;已构建涵盖英伟达及国产芯片的上游算力资源布局,提供多场景算力服务;2025年上半年AI算力资源服务营收2.35亿元(同比高增),毛利率34.26%,占比16%,未来将持续提升该业务占比。
◦ 对标规划:技术上加大AI软硬件解决方案研发,提升算力调度效率,投入模型托管及云服务团队,搭建推理加速等AI Infra技术能力;客户上聚焦互联网大厂及大型AI训练企业,深化长期合作;模式上从设备销售转向“资源服务+技术服务”,适配国内市场需求及国产芯片,打造国内类似Coreweave的企业。
(四)算力业务模式案例问题
•请具体举例说明当前算力业务模式?
• 回复:公司通过收购安联通、与燧原科技合作,已构建国产及英伟达算力芯片资源布局,形成AI算力产业商业闭环,可提供从芯片设备制造组装、改装改配、销售、代产,到机房部署、组网、算力调度调优及售后维保(3年以上)的全链条服务。
• 案例细节:以某租赁订单为例,客户选择国产或英伟达芯片后,公司通过天水、南充工厂完成组装/改配;租期通常3-5年,回收期3-4年(优质订单)或4.5年(战略型订单),设备使用年限超5年,杠杆后ROE 30%-40%;服务中收取技术服务及维保费用,资源服务端毛利率25%以上(贸易类业务毛利率较低,非重点发力方向)。
(五)拿卡渠道优势与B系列卡供应问题
•询问拿卡渠道优势、B系列卡获取能力及未来供应保障?
•回复:安联通是英伟达Compute和Networking双认证经营级代理商,具备稳定货源及渠道:
◦ 案例1:2025年初H20传禁售时,公司已储备一批H20设备,价格较低,禁售后安联通优势凸显。
◦ 案例2:2025年安联通获英伟达Spark桌面级产品优先代理权,国内配额不足1万台,安联通占20%-30%份额;只要客户有需求,可保证相关产品供应,拿卡能力毋庸置疑。
(六)国内算力租赁发展潜力与盈利性问题?
•回复:投资者质疑国内算力租赁与国外差距、发展持续性及盈利可比性。
◦ 行业阶段:算力租赁处于发展早期,IDC预测全球AI算力需求未来3-4年增速35%,快于新能源(已发展20年,进入稳定期),背后是AI技术迭代推动算力成为算法前置关键因素,趋势将持续。
◦ 持续性:算力服务器按5年折旧,但使用年限超5年,5年后可降频用于推理等场景,需求承接无问题。
◦ 盈利性:国内算力供不应求(大厂需“以租代购”,国外需求繁荣而国内供给受限),当前盈利能力强劲;在手算力租赁项目回本期3-5年,杠杆后ROE 30%以上,属高盈利产业。
• 补充多数企业从财务角度切入算力租赁,想象空间有限;弘信电子依托制造业背景,具备芯片来源、板卡/整机组装、维保、拆解等全产业链能力,可获衍生收益(或不亚于租赁收益);庆阳128亿智算中心将按“建成即满载”节奏推进,未来可纳入AIGC收益提升收益率;5年以上服务器可通过残值利用(卖零部件、替换维保设备)进一步提升收益,算力租赁隐藏巨大机会。
(七)庆阳128亿投资项目疑问(资金、卡、下游需求)?
•询问128亿投资的资金来源、卡的获取及下游租赁对象?
•回复:
◦ 下游需求:128亿对应算力集群规模适中(2-3个H200集群即达百亿级),市场年需求或达几十个大集群,需求远大于供给,客户主动寻求合作;项目优先布局庆阳(八大枢纽节点之一),建成前设备暂放租赁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能建机房,不影响进度。
◦ 卡的获取:拿卡渠道与能力无问题,未来业绩将逐步体现,无需放大难度。
◦ 资金来源:一是将获取国家政策性资金(1个月内或有进展);二是与上市公司、国企合作,由合作方作为资产持有主体(背债买资产),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共同开展租赁业务,已有多项合作案例。128亿仅是算力租赁业务起点,非终点。
(八)与国产芯片合作进程问题
•询问国产算力产业链上涨背景下,公司与国产芯片合作进程?
•回复:重点与燧原科技合作,2023年4月达成战略合作,2025年5月合作升级,聚焦核心客户算力应用拓展及产业生态建设;同时覆盖摩尔等其他国产芯片企业:
1. 依托智能制造全栈能力,提供算力板卡生产、高端服务器/一体机制造及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
2. 联合开展国产计算技术攻关,公司提供算力解决方案及运维服务支持,构建软硬件协同、研产一体的技术闭环。
3. 以自主可控为前提,国产芯片是未来产品核心。
• 补充说明:庆阳128亿项目落地进一步巩固与国产芯片企业的战略信任与业务协同。
(九)液冷产品客户开拓与经营展望问题
•询问液冷产品客户开拓、后续经营展望及产品情况?
•回复:现阶段聚焦边缘算力,推出分布式液冷边缘算力产品,特点是自由拼装、快速部署,满足中小客户特殊需求;已研发整板式液冷服务器、静默式液冷AIDC一体机、静默式算力PoE三大核心产品,PUE最低1.15,较风冷节能、减排约30%;液冷相关IBC产品已在头部企业(含台湾客户)应用,提供漏液监测方案,未来若客户加大采购或形成战略合作。
(十)公司竞争结构与事项推进问题
•询问公司竞争结构相关事项推进情况?
•回复:市场曾预期一季度后推进相关事项,因一季度业绩压力大有所延迟,但无实质障碍;半年报后预计三季度提交交易所审核,预判2026年一季度闭环;公司结合业务发展与战略全力推进,无刻意拖延动因素
(十一)未来战略规划与业务拓展问题
•请教李强总公司未来战略规划及业务拓展方向?
•回复:公司从制造业视角布局算力,与多数企业做法不同,已在制造环节形成优势,未来重点:
1. 做大生态:以边缘算力为支撑,在厦门、广西等地引进大量应用企业,将庆阳算力引入生态平台,为千行百业提供廉价绿色算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目前已取得成果。
2. 打通出海通道:连接庆阳等大型智算中心、联合创新平台与中国算力集体出海通道,依托海外算力布局,带动国内生态及应用企业出海,推广中国AI应用技术成果,已开展大量布局。
3. 核心逻辑:上游延伸至核心制造,通过制造利润与研发构建壁垒,助力算力租赁业务;以大规模算力+边缘算力推动应用生态发展,拉动算力需求(尤其边缘算力),提升利润率;将生态与经验拓展至东盟、东亚、金砖国家等海外市场,形成“中国算力全球应用生态”战略。$弘信电子(SZ300657)$ $东数西算(算力)(BK0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