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久凌
 · 湖南  

$海南橡胶(SH601118)$ $豫光金铅(SH600531)$我们知道大宗商品市场有一些统计学结果上的相关性,这些相关性被总结出来就成了一些对冲策略常用的指标。比如以前详细聊过的金银比,过去几十年黄金价格一般在白银价格的50到80倍,中枢是60倍左右。当金价到了白银的上百倍,就可以考虑做多白银套利。但长期趋势这个倍数的中枢是在上移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冶金业太发达了,在生产工业金属的时候,产生了天量的电解银,导致白银哪怕在工业应用需求量上远高于黄金,也很难维持跟进黄金价格最近几年涨幅的态势。黄金现在的中长期价格主要由各国央行对美元的态度决定,短期价格由投机情绪驱动,而白银价格纯粹因为量太大,投机资金在产业的供需关系面前,定价能力很低。
另外就是金油比,过去几十年,金油比在10到30倍之间,但近些年因为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地因为中国的大手笔投入新能源产业,对能源需求的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原油价格被极大地压制住了,长久来看也很难再相对黄金价格完成那么大幅度的修复。
再谈过去两年研究最多的两个东西,铜和天然橡胶。铜胶比过去几十年常态相对稳定在2到3倍之间,目前沪铜8万,天然橡胶今天发帖时在逼近1万6又回落下去。也就是说,目前铜胶比已经超过5。这个比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通道,长期看天然橡胶价格有比较大修复的需求,但很难一蹴而就。其实也跟产业结构的大幅变化有关,铜跟白银都是工业需求比较大,并且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壮大会越来越大,然而高品位铜矿是越挖越少的,等保有量到了一定程度,回收存量铜的成本就比开挖新铜矿划算很多。最近这几年炒得火热的散热器之类的需求,在别的大宗商品萎靡状态下,大幅提振了对铜的需求。所以这几年金银铜相对其它大宗商品的走势要普遍强很多。天然橡胶吃亏在没有针对性抬升它需求的产业,新能源汽车普遍更重,单台车能增加15%左右的消耗量,并且换胎周期从原来油车6年的自然老化缩短到3到5年的磨损更换。
总的来说天然橡胶还是吃亏在需求端,这也是豫光金铅这个现金流极其稳定的金属回收公司持续新高的时候,海南橡胶还在过去几年股价的中枢附近震荡的根本原因。工业金属这次已经走出比较明显的机构抱团趋势行情,每周都涨点,偶尔几天一看像要跌了,过几天又继续上行。结合前面对哑铃行情阶段性结束的判断,我认为这应该是个很好的迹象,毕竟也只有机构开始干活,市场的赚钱效应才够普遍,能惠及到更多投资者。
因为这是牛市,也因为相信买得便宜,确保本金生存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即便在这么个不那么有利天然橡胶,不那么有利海南橡胶的分析中,我仍然选择持仓不动。毕竟当初我也是从四块开始买入实物跟建行的现货白银,一直加仓到三块,直到两块八的历史大底,只能看不能加,原因是那会主要的资金都拿去重仓中兵红箭去了。现在九块多,接近十块,建行的现货白银早就清仓,但囤积的那十几公斤银条跟熊猫币大概率不会回到我买入的成本价了。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年两年完成的,从18年底算起,到现在也快七年,七年三倍,仓位不重,但也算给了我在股票大幅回撤的时候一些东山再起的勇气。
还记得当时加仓到三块多,对自己的判断也是极端不自信,自我怀疑了很久,感觉要被套很久的时候,突然就起飞了。当时又因为太年轻,乐观到离谱,认为七块是没问题的,结果六块多就跌回去,于是乎我当时的现货白银五块多清掉了,后面又陆续做了两轮,但是实物白银一直就是逢低就囤(在宝泉买的,最早是16年当成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后面买着买着变多了才开始考虑出手问题,于是接触到建行的现货白银跟积存金)。
现在再回头看,还是在手里只买不卖的实物白银收益更大,而不是当时认为流动性好,交易损失低的现货,毕竟按照月或者季度去看这类价格,会很难有足够清晰的且简单的判断,但是当几年后回头看,就知道当初其实只要坚信自己在过剩严重的时候,买得足够便宜就可以拿着,中长期涨幅远不止我吃到的那么一点。也就只有人厌狗嫌,严重过剩的时候,才轮得到我们这些小散有利可图,等市场普遍被科普了逻辑之后,就不会再有这么好的机会给你了。就像猪周期被普遍乐观的散户提前抄底,导致养猪企业的股价根本没跌透,自然而然,等利润好转的时候,股价上涨的收益也不太可能给很大空间。造船业跟天然橡胶的周期足够长,这也是这会让人自我怀疑错过牛市的根源,但对小散来说,可能最强的优势就是耐心。因为小散只要自己想通了,就不会像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之类的,要操心绩效考核之类的压力。很多时候市场越是下跌,越是被严重低估,公募还要因为基金投资者源源不断的赎回而被动减仓,这种减仓也是客观上所谓“黄金坑”出现的原因之一。
考虑完我们所有可以考虑的因素后,就需要化繁为简,坚定持股,廉价的筹码是将来可以大幅盈利的根本原因,耐心是小散能笑到最后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