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汇丰控股提出以约1.8PB私有化恒生银行。恒生银行作为香港的老牌银行,恒生指数的元老级公司,居然也有这样的一天。
翻看百年汇丰控股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兼并和出售银行股权,伴随着这家金融集团的整个生命周期。狮子银行,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说起汇丰控股与恒生银行的江湖恩怨,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而是几十年的事情了。
1965年,恒生银行遭遇挤兑事件,有传言称当年的幕后黑手就是汇丰控股,通过制造挤兑事件,让恒生银行被迫低价交出控股权,从此,汇丰控股成为了恒生银行控股股东。汇丰控股也消灭了香港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对手。汇丰控股私有化恒生银行,其实早已经是一场阳谋,只是需要在什么时机动手而已。此次汇丰控股提出私有化恒生银行,时机是否合适,我不太清楚,但听说恒生银行目前遇到了一些资产质量上的问题和风险,是不是需要求助于汇丰控股这个大财主呢?如果真是这样,汇丰控股可以说又逮到了机会了。
至于价钱,1.8PB私有化一家香港本地零售业务见长的头部银行,价钱真是太有吸引力了。以零售业务为主的银行溢价一向都要比以对公业务为主的银行高,对于银行业的并购,1.8PB可以说是合理偏低的价钱。想想当年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给了3PB,何况永隆银行的江湖地位远不如恒生银行。
对于这个私有化的价钱,今天我看到一些媒体评论说价钱太高了。因为他们拿很多大陆在香港上市的银行的PB来做参考比较。他们的观点是,这些大陆上市的银行很多估值只有0.4PB,为什么汇丰控股愿意给1.8PB去私有化恒生银行而不是大陆这些0.4PB的银行?
我觉得,有这种看法的媒体,根本不懂银行。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优秀的银行具有更高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更充足的核心资本,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更优秀的管理能力。恒生银行的质地和整体的实力,远远高于这些0.4PB的银行。对于汇丰控股而言,给予一定的高价钱去收购这些优秀的银行远比用廉价去收购那些质地差的银行风险低,未来可预期的收益也更高。
所以,从汇丰控股私有化恒生银行的价格可以看出,优秀的银行应该有什么样的估值。当然,为了私有化,汇丰控股肯定是给予了市场价的溢价。这次给予了约30%的溢价空间,也表明,汇丰控股是认可提出私有化价格前恒生银行的交易价格的,即大概1.3PB。
这让我联想到同样优秀,甚至比恒生银行更优秀的招商银行估值。目前招商银行港股估值大约在1PB,比恒生银行1.3PB的市场价要低,更远低于汇丰控股私有化恒生银行1.8PB的价钱。或者换个角度思考,假如汇丰控股提出要私有化招商银行,它愿意给多少价钱了?是1.8PB还是2PB,甚至更高?又假如,招商局集团要私有化招商银行,又会给多少价钱了?
全世界优秀的银行其实是非常少的,如果真有被竞争对手盯上或者恶意收购的话,这个银行可就值钱了。作为长期持有招商银行的钉子户,你们今天是不是很羡慕恒生银行的钉子户呢?你们是不是非常期待招商局集团或者汇丰控股甚至摩根、瑞银等国际金融大鳄来私有化呢?或许对于这些国际金融大鳄,他们嘴里虽然不说,但是心里却一直在窥视这个中国最优秀的零售银行呢?他们会不会也像当年汇丰控股控股恒生银行那样,先制造危机再进行廉价收购呢?
在目前国际环境纷繁复杂的背景下,金融战其实一直都在明里暗里地打。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强国,在金融方面略显单薄,能不能对抗国际金融大鳄的冲击呢?或许有一天,招商银行也会被国际金融大鳄提出私有化,这不是不可能的。所以,从汇丰控股私有化恒生银行事件中,我们必须吸取教训,居安思危,既要防范一切金融风险,又要牢牢控制住手里的控股权,这才是硬道理。
最后,天马行空做个民意调查,假如有一天,汇丰控股提出2PB私有化招商银行,你们愿意交出股权吗?愿意的,看完文章请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