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蓉环境,大家最担心的不是估值和成长,而是债务问题,今天我根据财报或者公告,以及调研报告整理了一下。
截止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40亿元,其中政府欠款约20亿元。
这20亿政府欠款中,成都市主城区及周边欠6亿元,异地项目欠款14亿元。
成都及周边欠款部分,未来全部收回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因为成都市政府信用度较高,收回欠款压力不大。
剩下的14亿异地政府欠款,收回普遍存在一定压力。
其中江苏沛县政府债务压力较大,查了一下,沛县财政自给率不高,甚至上一级财政徐州市的财政自给率都不高,需要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但是毕竟是在江苏,江苏其他地市经济相对较强,在财政转移框架下,或早或晚总帮得上忙,所以沛县的债务,我的看法是有压力,但是早晚总是要的回来的。
其他还有东营,东营政府债务压力中等,也是或早或晚的问题。
宁夏宁东的项目,大概率和沛县、东营类似,短期有压力,但是长期回款希望较大。
相对而言,回款难度较大的是巴中经开区项目。因为地方债务压力较大,估计一时半会儿回款希望渺茫。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虽然这部分债务未收回,却依然注入当年营收和当年利润之内的。也就是说不影响企业年营收和年利润额度。影响的主要是现金流。而只要确定未来能够收回,那或早或晚差别不大。
怕的是永久收不回来,这样在未来只能作为坏账计提了。而当前来看,政府欠款中20亿部分,存在永久收不回来风险的额度,并不是全部,应该只是其中少部分。
但是还是要相信,即使某个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再大,政府的信用度依然是相对较高的,并且在当前国家大力化债政策之下,债务回收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我对这部分债务并不是特别担心。
除了政府项目的20亿,其他的债务20亿来源还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水费欠款(约9亿)。主要为用户端未支付的自来水费用。包括居民恶意拖欠、计量误差以及一些其他缴费问题。说实话这部分债务不好收回,原因就是落实到居民个体上,信用度严重值得怀疑,即使公司采用诉讼的方式追讨欠费,因为成本太高,对象太多的原因,难度很大。其他还包括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属于成都自来水公司改制前的历史遗留问题,这部分属于登记在册,但是已经在账上计提后的账目。
也就是说这9亿,几乎不可能真正并入后续财务营收和每年利润,属于坏账,但是对未来年营收和年利润也不产生影响。
二是国补电费欠款(约3.5亿元)。这部分是我认为的未来对公司财务影响最大的一部分。国补主要在垃圾发电项目上,众所周知,当初国家为了拉动垃圾发电,有一系列鼓励措施,其中财政补助就是一个很大因素。但是当前的情况是,很多地方暂停了这个补助。而成都地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有暂停的可能。我估算了一下,当前的补助大约在1.2亿元每年左右。
也就是说欠款的3.5亿元因为有政府背书,收回来不是问题,但是问题是未来很可能每年1.2亿的补助会停止发放。相对于公司当前每年20亿的利润来说,这部分损失将占据全年利润的5%左右。
当然,据悉公司对这部分损失也有应对,那就是垃圾发电或者垃圾处理调价预期。但是具体效果会是咋样,现在还没有发生,我也没法预知。
三是一些其他欠款(约6.6亿元),包括工程款、设备销售等。这部分当中,成都周边的收回没太大压力,但是比如巴中经开区这一类的,收回压力较大。
总结一下上面的内容,我个人认为兴蓉环境当前的欠款问题。政府债务部分,有压力,但并不是坏账。坏账反而是政府债务20亿之外的部分。同时对未来企业营收和利润影响最大的,是垃圾发电国补未来可能暂停部分。
但是总的来说,兴蓉环境未来现金流会越来越充沛,主要原因是未来开支逐渐降低,比如2024年和2025年,资本开支高达40亿,但是从2026年开始,资本开支一下降到20亿。在总营收和利润维持不变甚至有一定增幅的基础上,资本开支的大幅下降,无疑会为企业提供足够的现金流。
所以企业承诺的未来增加分红,在明年应该能够看到这个承诺兑现,并且很可能是一个分红的大幅度提升。
总的来说,兴蓉环境护城河较高,区域垄断加政策护体,域内没有对手,财务也相对健康,并且营收具备长期持续性,加之所属地区,成都及周边的持续发展(人口流入和城市规模化扩大),兴蓉环境的未来会前景广阔。
当然,最主要还是当前的估值相对便宜。
至于近期股价持续下跌,我认为这完全属于短期波动。于我而言,有钱就存点股权,在兴蓉环境上践行长期主义,让时间来反馈我现在的坚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