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高凌朗
编辑 | 汪戈伐
9月11日,金风科技公告投资189.2亿元建设内蒙古巴彦淖尔风电制氢氨醇项目。这笔投资超过公司2024年全年净利润10倍,也是该公司历史上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
项目将建设3GW风电装机,80%电力用于制氢,年产绿色甲醇60万吨、绿氨40万吨。
要知道,氢氨醇被视为未来能源载体,但目前成本仍然偏高。中国氢能联盟测算显示,绿氨单位成本接近每吨4200元,略高于传统灰氨售价。
这一大手笔投资背后,金风科技的财务状况如何?公司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底总资产1615.53亿元,货币资金仅95.86亿元,负债率73.08%。现有资金明显不足以支撑项目建设,需要大量银行贷款配合。
同时,金风科技的投资业务表现抢眼。2024年投资收益19.62亿元,超过当年18.6亿元净利润。公司持有金力永磁、上纬新材等多只股票,仅金力永磁持股市值就超过22亿元。
一边是重资产扩张,一边是金融投资获利,金风科技似乎正在探索双重盈利模式。
经历近年价格战后,风电行业2025年上半年出现复苏信号。金风科技财报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
风机及零部件销售收入218.52亿元,同比增长71.15%,占总营收76.58%。机组销售容量10.64GW,增幅106.60%。这些数据反映出市场需求回升,但毛利率仅7.97%,虽比去年同期提升4.22个百分点,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产品结构调整成为金风科技的增长动力。6MW及以上大型机组销售容量同比上升187.01%,成为主力产品。在中电联评选的2024年全国720座优胜风电场中,238座使用金风科技机组,占比33%。
国际销售收入83.79亿元,同比增长75.34%,毛利率18.74%,远高于国内业务。海外订单7.36GW,同比增长42.27%。不过,海外业务面临地缘政治、汇率波动等风险。
订单储备充足但执行存疑,金风科技外部在手订单51.81GW,同比增长45.58%。这相当于当前年产能的4-5倍。但订单从签署到收入确认通常需要1-2年周期,期间可能面临客户资金链、政策变化等不确定因素。
财务数据显示金风科技风机制造分部上半年利润总额超过2亿元。2024年该分部自2022年来首次全年盈利,实现6082.80万元利润。行业确实在好转,但盈利水平仍然微薄。
也就是说,风电行业面临的根本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国内风光消纳仍有瓶颈,弃风弃光现象在部分地区持续存在。新能源发电间歇性导致电网调峰压力增大。这些因素制约着风电装机增长空间。
8月25日金风科技股价涨停,时隔三年多重现此景象。市场情绪确实回暖,但股价涨停更多反映资金面因素,而非基本面质变。
金风科技的投资业务已经成为利润重要来源,甚至超过主营业务贡献。这种现象值得深入分析。
对金力永磁的投资最为典型。2009年以3400万元获得34%股权,如今持股市值超过22亿元,15年增值64倍。
但是,这笔投资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稀土行业政策红利和市场炒作。8月下旬稀土永磁概念股大涨,金力永磁四个交易日涨幅超过40%,年内涨幅141%。
对于金力永磁,金风科技多次减持套现。2019年至2023年累计减持金额超过10亿元,2024年四季度和2025年一季度再次减持,套现约3亿元。这种操作符合财务管理逻辑,但也说明公司对该投资标的长期价值判断存在变化。
上纬新材事件更加戏剧性。7月智元机器人入主消息引发股价暴涨,短期涨幅超过1150%,成为年内首只10倍股。金风投资迅速减持240.1万股,8月27日至28日两个交易日完成,套现近2亿元。这种精准踩点操作显示出较强的市场敏感度。
除了金力永磁、上纬新材,金风科技还持有海通发展、金帝股份、数据堂等多只股票。2024年底持股市值17.54亿元,当年投资损益2.46亿元。分散投资降低了单一标的风险。
蓝箭航天等未上市项目也在金风科技布局当中,该公司已启动科创板IPO辅导,估值约200亿元。商业航天概念火热,但行业仍处早期阶段,技术和市场风险较高。
可以看出,投资策略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展开,具有一定协同效应。但过度依赖投资收益也带来风险。股票市场波动剧烈,2025年上半年投资收益2.46亿元,同比减少77.92%,说明这种收益不稳定。
更重要的是,频繁的减持操作可能影响公司形象。投资者可能质疑管理层对主业信心不足,才通过炒股获利,这种质疑并非没有道理。
回到189亿氢氨醇项目,资金来源成为关键问题。公司货币资金不足百亿,负债率已达73.08%。如此大规模投资必然进一步推高负债水平。如果项目推进不顺或市场环境变化,财务风险将显著上升。
氢氨醇产业前景广阔但挑战巨大,技术路线尚未完全成熟,经济性有待验证,政策支持力度存在不确定性。金风科技这笔投资更像是一场豪赌,成败难料。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