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丰高材黑磷产业化进展及受益个股梳理(2025年7月更新)

用户头像
前海追梦
 · 广东  

🌈引言:证券日报网讯瑞丰高材7月7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瑞丰玥能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吨级中试装置的搭建工作。公司一方面继续推进黑磷的低成本产业化工作,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对接下游应用端合作,包括新能源负极材料、阻燃剂及其他相关领域。

一、核心背景:瑞丰高材黑磷中试进入关键冲刺期

瑞丰高材(300243.SZ)作为国内新材料领域龙头企业,其控股子公司瑞丰玥能(持股51%)正按计划推进吨级中试装置搭建,预计2025年三季度投入运营。此次中试是黑磷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节点,标志着公司在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上取得突破——依托五项核心专利及近十年技术积累,瑞丰玥能已优化配方体系与反应路径,降低了黑磷生产的严苛条件(如高温高压),提升了产物收率。

二、黑磷的战略价值:新能源与阻燃剂领域的“明日之星”

黑磷作为磷的同素异形体,具有二维层状结构与高理论容量(储锂/钠容量达2600 mA·h/g,远超石墨负极的372 mA·h/g),被视为下一代快充电池负极材料的核心候选。同时,其高稳定性与纳米片状结构使其在阻燃剂领域表现优异——添加少量黑磷即可显著提升聚合物的阻燃性能(如环氧树脂中添加0.56%黑磷纳米片,UL 94达V670级),且不影响基体力学性能。

三、受益个股梳理:从“技术突破”到“产业链协同”

黑磷的产业化将带动上游原料、中游制备、下游应用全产业链受益,以下为核心相关个股:

1. 瑞丰高材(300243.SZ):黑磷产业化“领跑者”

- 核心竞争力:控股子公司瑞丰玥能掌握黑磷吨级中试技术,依托“五项核心专利+近十年技术储备”,解决了黑磷生产的“严苛条件”与“低收率”难题。

- 产能规划:2024年百公斤级装置已稳定运行,2025年三季度吨级中试线投产后,将开启黑磷规模化制备新征程。

- 下游布局:同步推进黑磷在新能源负极材料(与一汽解放等合作测试固态电池)、阻燃剂(对接电子、航空等领域)的合作,2025年计划小批量销售黑磷产品。

2. 兴发集团(600141.SH):磷化工龙头,黑磷产业化“先行军”

- 技术储备:作为国内磷化工龙头企业,兴发集团在黑磷制备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其“矿化法”制备黑磷具有成本低、绿色无毒的优势,已实现小批量生产。

- 产能优势:依托磷矿石资源优势兴发集团具备黑磷规模化制备的原料保障,未来有望与瑞丰高材形成“技术互补+产能协同”。

3. 道恩股份(002838.SZ):改性塑料龙头,黑磷阻燃剂“应用先锋”

- 下游需求:道恩股份主营改性塑料,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等领域,对阻燃剂的需求巨大。

- 技术协同:道恩股份已布局黑磷阻燃剂研发,与瑞丰高材合作开发“黑磷纳米片+聚合物”复合材料,未来有望在汽车内饰、电子外壳等领域实现应用。

4. 美联新材(300586.SZ):新能源电池材料商,黑磷负极“潜在客户”

- 市场需求:美联新材主营锂电池隔膜、三元前驱体等产品,其下游客户(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对高能量密度、快充性能的电池需求迫切。

- 合作潜力:美联新材瑞丰高材新能源材料领域已有合作基础,未来有望采购瑞丰高材的黑磷负极材料,提升电池性能。

四、行业趋势与投资逻辑

- 国产替代加速:黑磷作为“卡脖子”材料,国内企业(如瑞丰高材兴发集团)的技术突破将打破国外垄断,推动黑磷国产化进程。

- 新能源需求驱动:随着电动汽车、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高能量密度、快充性能的电池需求激增,黑磷负极材料有望成为“刚需”。

- 阻燃剂升级需求:电子、航空等领域对阻燃剂的“无卤化”“高效化”要求提高,黑磷阻燃剂凭借“低添加量、高性能”的优势,有望替代传统阻燃剂。

五、风险提示

- 技术风险:黑磷的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提升,大规模生产中的“体积膨胀”“循环寿命”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 成本风险:黑磷的规模化制备成本仍较高(目前约100万元/吨),难以满足聚合物阻燃剂市场的低成本需求。

- 市场风险:下游应用(如新能源电池、阻燃剂)的推广进度可能不及预期,影响黑磷的市场需求。

(注:以上信息基于2025年7月前的公开资料,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