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评价洗牌!证监会大招落地 中小券商迎利好。
2025年8月22日,证监会正式实施修订后的《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以下简称“新规”),这是自2009年该制度推出以来首次更名,也是时隔五年的重大调整。新规通过优化评价指标、强化功能导向,推动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质量竞争”,尤其为中小券商开辟了差异化发展的新赛道。
一、政策核心:四大变革剑指行业痛点
1. 弱化规模指标,强化效率导向新规取消总营业收入排名加分,将经纪、投行、资管等业务收入排名加分范围从行业前20名扩展至前30名,并提高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加分权重(最高由1分增至2分)。此举直接削弱头部券商的规模优势,鼓励中小券商通过提升经营效率和专业能力“弯道超车”。
2. 专项指标倾斜,引导特色化经营新增自营投资权益类资产、基金投顾发展、权益类资管产品管理等专项指标,推动券商优化资产结构、服务中长期资金。例如,中小券商若在区域财富管理或细分投行业务中表现突出,可通过差异化指标获得加分。
3. 严监管与投资者保护升级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如挪用客户资产、财务造假)直接下调评级至D类,并提高“资格罚”扣分力度。同时,鼓励券商主动赔付投资者,扣分上限从1.5分降至1分,形成“惩戒与激励并重”的监管生态。
4. 功能发挥成核心考核维度新规首次将“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写入立法宗旨,要求券商在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中展现实效。例如,参与科技创新债发行的中小券商,即使规模有限,也可能因功能贡献获得加分。
二、中小券商的“突围路径”:从同质化到标签化
1. 区域深耕:绑定地方经济生态具有国资背景的区域性券商(如国元证券、西南证券)可依托本地资源,在制造业产业链融资、中小企业IPO等领域形成优势。例如,国元证券通过“金融顾问制度”深度服务江西产业链,2023年累计为浙商企业提供超5800亿元融资。
2. 业务聚焦:打造“小而美”特色
- 东北证券:专注中小创新企业投行及股转做市业务,2024年股转做市企业数量达76家,位列行业第一。
- 华鑫证券:以金融科技赋能交易服务,股基交易量市占率稳居行业前1/3,摆脱规模依赖。
- 财通证券:聚焦浙江“地瓜经济”,通过“财运亨通”活动覆盖超3000家浙商企业,助力省外浙商北交所上市。
3. 资本运作:并购重组与资源整合政策鼓励中小券商通过并购(如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或引入战略投资者提升竞争力。例如,五矿证券依托中国五矿产业链资源,在金属矿产投行业务中形成壁垒,2023年债券承销规模超590亿元。
三、市场影响:头部与中小券商的“新平衡”
- 头部券商:需在合规稳健基础上探索创新,例如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凭借综合实力仍占优,但需通过财富管理、绿色金融等增量业务维持优势。
- 中小券商:政策红利下,区域型、专业化券商有望迎来估值修复。例如,指南针(金融信息服务)、信达证券(投行业务)等细分领域龙头已受资金关注,8月22日板块涨幅近3%。
四、风险与机遇并存
- 挑战:中小券商需平衡差异化投入与盈利压力,避免陷入“特色业务投入大、短期收益低”的困境。
- 机遇:政策明确对“功能发挥”倾斜,未来在REITs、养老金融等创新领域,中小券商或成黑马。
结语
新规的落地标志着证券行业从“规模为王”向“价值创造”的深刻转型。中小券商需抓住政策窗口期,以区域深耕、业务聚焦和资本运作为抓手,打造不可替代的竞争力。而投资者可关注两类标的:头部券商中的合规标杆(如中信证券)与中小券商中的特色领跑者(如国元证券、华鑫证券),在行业分化中捕捉结构性机会。
在这次新政策的指引下,优质龙头券商,特别是各类业务比较齐全的券商,将会显著受益。过去靠风控更放水、收费更低来“内卷”的券商,将越来越边缘化。券商股未来的股价走势,也会体现出这一点。
(注:以上分析基于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2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