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近年来,aZIF薄膜被用作先进光刻胶。
一、技术突破:aZIF薄膜制备实现精准可控
近年来,非晶态沸石咪唑酯骨架(aZIF)薄膜因其在极紫外(EUV)和电子束光刻(EBL)中的高分辨率特性,成为下一代光刻胶的核心材料。华东理工大学庄黎伟团队联合国际研究机构,提出间歇性旋涂化学液相沉积法,攻克了传统工艺依赖试错、薄膜厚度与均匀性难以控制的技术瓶颈。该方法通过超稀释前驱体溶液的快速混合,在硅片上实现了几纳米至数百纳米厚度的精准调控,并成功通过电子束光刻和超越EUV光刻(6.x nm波长)验证。
技术亮点:
1. 动态混合与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通过3D打印微反应器实现前驱体即时混合,结合CFD模型量化沉积速率和扩散系数,为晶圆级(8/12英寸)均匀涂覆提供理论支撑。
2. 多材料兼容性:成功制备锌/2-甲基咪唑、钴/2-甲基咪唑等多种aZIF薄膜,兼具正型与负型光刻胶性能,适配不同刻蚀需求。
3. 产业化潜力:该方法可适配现有旋涂设备,降低规模化生产成本,为国产光刻胶替代提供技术底座。
二、产业链梳理:光刻胶国产化加速,8只绩优股迎布局窗口
在aZIF薄膜技术突破的催化下,国内光刻胶产业链加速国产替代。结合技术储备、商业化进度及业绩表现,以下公司值得关注:
1. 上海新阳(300236)
- 核心优势:KrF光刻胶已批量销售,ArF浸没式光刻胶获订单,覆盖中芯国际等头部客户;半导体材料业务营收占比超40%,毛利率突破40%。
- 催化因素:aZIF薄膜技术或与其现有光刻胶产线形成协同,拓展高端制程应用。
2. 东材科技(601208)
- 战略布局:合资成立成都东凯芯,切入光刻胶上游单体/树脂合成,试产阶段已获进展;年内涨幅超170%,机构看好材料端自主可控逻辑。
- 技术协同:上游材料自主化可降低aZIF薄膜量产成本,提升供应链安全性。
3. 鼎龙股份(300054)
- 产品矩阵:无氟光敏聚酰亚胺(PFAS Free PSPI)、黑色光刻胶等产品验证推进;半导体材料收入占比提升至25%,平台化布局分散风险。
- 增长潜力:先进封装材料需求增长,叠加光刻胶新品放量,业绩弹性显著。
4. 联合化学(301209)
- 场景打通:战略投资投影曝光机企业卓光芮,强化“材料+设备”协同能力;颜料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年内涨幅超468%。
- 市场空间:光刻机配套设备国产化加速,公司有望抢占增量市场。
5. 南大光电(300346)
- 技术壁垒:ArF光刻胶通过客户认证,量产在即;MO源业务稳定贡献利润,形成双轮驱动。
- 政策红利:受益于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政策扶持,估值修复空间大。
6. 聚光科技(300203)
- 配套设备:布局光刻胶检测设备及光源,与中芯国际深化合作;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增速超20%。
- 技术卡位:光刻工艺关键设备国产化替代需求迫切,公司技术储备深厚。
7. 联泓新科(003022)
- 材料突破:光刻胶树脂材料研发取得进展,绑定国内晶圆厂;估值处于低位,修复潜力显著。
- 产能释放:新产线投产后,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8. 久日新材(688199)
- 业务延伸:光引发剂龙头向光刻胶领域拓展,技术协同性强;年内涨幅超60%,新材料平台逐步成型。
- 需求拉动:下游晶圆厂扩产带动光刻胶需求,公司有望受益。
三、风险提示
- 技术验证周期:aZIF薄膜量产需通过客户认证及工艺适配,存在不确定性。
- 国际竞争:东京应化、JSR等国际巨头仍主导高端光刻胶市场,国产替代需持续突破。
- 政策与资本波动:半导体行业周期性波动可能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及产能扩张节奏。
结语
aZIF薄膜技术的突破为国产光刻胶打开了新的技术路径,叠加晶圆厂扩产与政策支持,产业链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技术领先、业绩稳健且估值合理的标的,如上海新阳、东材科技等,把握国产替代与产业升级的双重红利。
注:本文内容基于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2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