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井到100是必然的,那到了100后怎么办?
过往的案例,19年我8.9元拿的小米20年25.9元清仓走了,21年初再次建仓到24年五月均价17的成本19.4元微微盈利走了,都是有许多帖子记录对于小米的理解。
最后清仓是拿着计算器,怎么算都觉得贵了,造车业务当时一年最多+300亿的营收,没有算到市场情绪有这么狂热,后来一路扬升,然后去买低估值的大蓝筹了,因为资金量开始大起来了,想要更稳健的分红保障,虽然24年的收益还行37.85%,但在最熟悉的几家公司小米腾讯身上错过了机会,非常遗憾。
这一切的本质就是,我只能从财务投资者的角度来判断,无法理解趋势投资者的目标价。
我这套模式的好处就是回撤小,因为买在低位,下降空间有限,大不了吃分红赚股份。盈亏同源,自然赚也只能赚个30%-50%就觉得分红低了,开始切换了。
那安井在上涨的过程中,我同样也会不断减持,直到成本下降到负数或者一个让我很舒服的位置。
我所有的投资中,重仓只有小米和腾讯拿到过超过200%的收益,都是靠核心逻辑,腾讯的用户,和雷总的销售能力拿住的,安井的核心逻辑就是预制冻品大市场加市占率提升加消费品水涨船高。
任何公司都有翻倍翻好几倍的阶段和腰斩再腰斩的阶段。几乎无一例外,所以市场永远都有机会。
最难的就是市场杂音,自己的重仓没有起色,其他的板块牛股不断创新高,这是非常非常折磨的,好不容易涨个30%-50%然后就卖了,然后看着一路翻好几倍,无亚于天底下最残酷的刑罚。你陪伴公司度过最灰暗的时光,然后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时,在外面看着。
我领悟到的就是任何公司都存在一个核心逻辑,只要这个核心逻辑没有被摧毁,就没有拿不住的,除非价格高到离谱了,让你觉得这个逻辑都支撑不住了。但只要深度研究一家公司,掌握了这个核心逻辑,几年后再回来看,立马就能想起核心逻辑来,然后价格合适立马介入,小米如此、腾讯如此、安井也是如此。
有趣的是,每个人对于公司的核心逻辑的理解深浅,会导致他在风浪来临时,有没有足够的力气去抓住这家公司。也许这就是大佬的天赋吧,悟性高,迅速理解核心逻辑,然后勤奋,掌握了足够多的公司的核心逻辑,不断的高转低,收益率一骑绝尘。更有趣的是,这篇文章的关注度会很低,看到了也会觉得是一个狂妄之徒的厥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应该是我所有文章中最有价值的一篇,也是我悟道的一篇,仅以此文证道,安井收益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