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股票软件,映入眼帘的不是代码,而是2015年的魅影。
2015年牛市期间,当时被称为妖股三兄弟的分别是:暴风科技(妖王)、全通教育、乐视网。现在只剩下全通教育一根独苗,当时股价炒到467,如今只有6块钱,代码总算保住了,就像他的股票简称一样,全部通通教育一遍你们这些xjb炒作的。暴风科技当时炒到400多,乐视网炒到200多,这两个代码都没了,消失在茫茫的股海中。十年以后,2025年也是妥妥的牛市:目前5400多家上市公司,年内(截至9月10日)涨幅超过20%的有2900家,意味着今年个股的中位数涨幅超20%。从指数层面看,截至2025年9月10日年内涨幅:上证指数,+14%,深圳成指,+20%,沪深300,+13%,创业板指,+36%,科创50,+27%,北证50,+55%。目前的pe情况就涨成这样了:科创综指市盈率250倍,中证2000市盈率160倍,北证50市盈率80倍,创业板市盈率70倍。两次行情看似都是资金追捧,但是它们的内核有一些差异。
2015年更多是流动性驱动和并购故事驱动,缺乏扎实的业绩和技术根基。
2025年本次的AI芯片行情,有着更深刻的宏观背景和产业逻辑。
首先是国产替代的迫切需求,美国对高性能AI芯片的出口限制,使得国内市场必须寻求替代方案。
第二点呢是AI产业确实爆发了,大模型训练带来了对算力的海量需求。
第三点呢是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是国家战略,享有政策红利。
最近寒武纪和海光信息近期的营收和利润出现了答复增长,这与2015年妖股纯讲故事有区别。
尽管有以上的逻辑支撑,但也应注意炒作过后的风险,AI芯片领域技术迭代速度快,国际巨头(如英伟达)仍在强势领先。国内企业之间也存在激烈竞争。当前的技术优势能否持续保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市场总是在贪婪与恐惧之间循环摆动。2015年的教训告诉我们,缺乏基本面支撑的纯炒作最终尘归尘土归土。
目前AI芯片热潮,虽然有着远比当年坚实的产业逻辑和时代背景,但依然需要投资者保持理性,注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