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Polly投资
 · 德国  

文化差异:刷脸与邮箱
用cn app有几个烦心事:要一大堆权限,要手机验证码,动辄人脸识别,外加以用户安全为名搞得各种规则复杂度不同的密码,还有扭曲百变的验证码,纵然孙猴子火眼金睛也得抓耳挠腮半天。这些玩意带给用户(特别是中老年)的好处和烦恼几乎是一样的多。不管怎么吐槽,大多数人都会乖乖的一路点允许,刷脸转头眨眼张嘴,换取效率和便利。
在平行世界,有数字安全法的干预和文化差异,强制人脸识别这种玩意算是没了。不过显然,app们从未放弃“保护用户”制造麻烦的努力[狗头]比如,eu的居留卡房补等等gov事务可以网上办理,比过去效率高多了。实人认证的主要方法是水电费账单---通过实体邮箱发送。想办事嘛,你得等着账单寄到才行,不小心就是一个月。另外,以eu某银行网银app为例,可以在开户申请8个工作日后,再跑一趟网点,柜员姐姐非常贴心的打印一张纸,纸上有二维码,然后拿手机扫码登录。不过,你要是回到家打算再登录一台设备,就只能在网页申请,然后银行寄一个信件(纸质,不是email)到你的真.邮箱,虽说是同城也得一周时间。信上有一个二维码扫码登录。所以在抵达eu三周之后,我的网银app总算完成了实人验证,虽然银行卡还是不知道哪辈子到吧。
从这些小事可以看出效率和用户隐私的权衡,颇能体现文化差异。另外,eu人的一大特点就是能等,一等就是几周几月,比如老夫的医保,回朝交旨前是很难到了,估计这方面考察不能。家庭医生嘛,好多留子申请不到,赌自己年轻身体好呗。想招聘一位优秀人才,从报计划到po出招聘启事,走流程3个月,卷王到这里也得磨的没脾气。反观在cn大城市,对效率的追求堪称极致。外卖晚5分钟都得被投诉,小哥冒着危险闯灯送餐;医院排队稍久就有人骂娘,996白领们强烈要求学校课后服务医院夜间门诊。客户/领导来点屁事不分晚上周末的加班解决,反正大家一起996嘛。这其中的利弊,还是颇值得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