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电子(603629)2025 年半年度报告展现了其在 AI 算力租赁赛道的战略突破与传统业务转型的阶段性成果。以下结合最新市场动态与行业趋势,从核心数据、业务结构、资本运作及未来展望四个维度展开深度分析:
营收与利润双增验证战略有效性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5.16 亿元(同比 + 70.67%),归母净利润 5108 万元(+21.78%),扣非净利润 5171 万元(+41.8%)。第二季度单季营收 8.12 亿元(+76.3%),净利润 2163 万元(+144.4%),显示增长动能持续强化。
值得注意的是,算力业务收入 4.86 亿元(+247.91%),占总营收比例跃升至 32.1%,成为核心增长极。
现金流显著优化支撑扩张能力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 3.09 亿元(同比 + 159%),主要受益于算力业务回款效率提升(如阿里云订单采用季度结算模式)及传统业务现金流优化。这一数据表明公司盈利能力与现金创造能力同步增强,为下半年算力资源扩张(计划新增 1 万 P)提供资金保障。
财务风险仍需警惕
资产负债率维持在 70.29% 高位,总债务 18.34 亿元中短期债务占比 91%,财务费用同比激增 116.98%。尽管定向增发计划(拟募资 10-12 亿元)已启动,但高杠杆扩张对流动性的压力仍需关注。
算力业务爆发式增长的底层逻辑
资源规模与技术壁垒:可调度算力从年初的 1.3 万 P 增至 2.9 万 P(+123%),其中转租算力占比 58%,轻资产模式快速复制。自研液冷散热模组适配英伟达 H100/B100 芯片,PUE 值低至 1.09,运维成本下降 42%,支撑阿里云东南亚数据中心建设。
订单落地与生态协同:与阿里巴巴签订 2000 台 A800 服务器订单(年化收入 16 亿元)及 3 亿美元海外算力设备合同,覆盖印尼、泰国节点。同时,作为英伟达中国区唯一 AI 服务器合作伙伴,优先获得 H800/B100 芯片配额,技术协同获官方认可。
传统业务修复路径清晰
液晶电视结构件收入 10.10 亿元(+37.8%),但受全球需求疲软影响仍亏损。不过,墨西哥、越南基地亏损收窄,叠加车载电子结构件(如特斯拉 Model 3 后壳)占比提升至 15%,预计全年亏损面将大幅缩小。越南基地产能释放(当前利用率 65%)及自动化改造(人力成本下降 28%)是关键观测点。
定向增发与股权激励并行
公司拟通过定向增发募资 10-12 亿元,用于算力资产购置与债务置换,目标将资产负债率降至 65% 以下。同时,变更 130 万股回购股份用途(原用于出售,现用于股权激励),首次授予价格 12.63 元 / 股,覆盖核心技术团队,绑定长期利益。
股东结构边际变化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北向资金增持 16.21% 至 135.31 万股,显示外资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但徐慧萍、沈根法等个人股东减持 11%-14%,反映部分投资者对短期估值偏高的担忧。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 52.65%,较上期减少 77.35 万股,筹码分散度略有提升。
头部客户订单外溢效应
阿里巴巴未来三年投入超 3800 亿元建设云与 AI 基础设施,其中 70% 算力需求将通过租赁解决。利通电子作为瑶池混合云首批认证商,有望承接更多高端算力订单(如 H100 服务器租赁),预计 2025 年算力业务收入占比将突破 40%。
绿色算力主流化带来的竞争壁垒
液冷技术(PUE≤1.1)成为行业标准,公司液冷服务器已应用于阿里云东南亚碳中和数据中心,预计 2025 年相关收入占比达 25%。此外,与腾讯合作的 “按需付费” 算力订阅制模式(覆盖中小客户)正在试点,有望提升收入稳定性。
风险与挑战
供应链依赖:算力业务高度依赖英伟达 GPU 供应,若 H20 解禁后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可能影响资源扩张节奏。
估值压力:当前滚动市盈率 316.04 倍,显著高于消费电子行业均值(50.84 倍),需警惕市场情绪波动。
行业竞争加剧:华为、浪潮等厂商加速布局算力租赁,可能压缩利润率。
Q3 核心观测点
算力资源利用率:当前为 85%,若 Q3 提升至 90% 以上,将支撑全年算力业务净利润超 2 亿元。
传统业务毛利率拐点:Q2 毛利率 10.22%,若 Q3 回升至 12% 以上,标志转型成效显著。
负债率变化:定向增发若于 Q3 落地,负债率有望从 70.29% 降至 68% 以下。
中长期价值锚点
技术认证进展:自研 “星云 2.0” 算力调度平台(资源利用率 93.2%)若通过信通院可信云认证,将增强客户黏性。
海外市场拓展:马来西亚波德申数据中心(3000P)若于 2025 年底投产,可覆盖东南亚 AI 训练需求,预计贡献年收入 5 亿元。
利通电子通过深度绑定阿里巴巴、腾讯等头部客户,已从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 AI 算力租赁服务商,上半年业绩验证了战略转型的有效性。尽管传统业务拖累与高杠杆风险仍存,但若算力订单落地顺畅且定向增发顺利推进,公司有望在 2025 年下半年实现更均衡的增长。投资者可重点关注 Q3 算力利用率、传统业务毛利率拐点及负债率变化,若三大指标超预期,当前估值(67.58 亿元)存在显著修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