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上市公司——中银证券

用户头像
阅平生
 · 广东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银证券(601696.SH),它是一家银行系券商,实际控制人为中国银行(通过中银国际控股持股33.42%),依托股东资源在资管、投行和财富管理领域形成特色。

一、2025年上半年核心财务数据速览

2025年上半年业务结构如下:

1、财富管理业务(营收占比约58.88%)

证券经纪: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55.05%,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新开有效户数同比增超40%,两融日均规模增15%。

核心优势:借助中国银行网点资源,客户基础稳固。

2、资产管理业务(营收占比约21.55%)

受托管理规模4686.82亿元(较年初缩水376亿元),但私募资管和非货公募规模仍排名行业前2

手续费净收入2.48亿元(同比-7.76%),主因单一资管规模收缩,但ABS业务(央企应收账款ABS规模市场前三)保持优势。

3、投行业务(营收占比约2.47%,但增速最快)

收入同比增长216.81%(行业第一),主承销规模992.63亿元。

亮点:股权承销规模行业第6,助力汇通控股IPO(上交所"蛇年第一股");金融债承销规模862.57亿元(行业第7)。

4、自营与投资业务

投资收益1.93亿元(同比增1139%),但受市场波动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0.71亿元。

公司近期上调权益类自营业务规模上限,为未来收益提供空间。

5、国际化与科技布局

发力科技金融(如中银科创母基金),参与国泰君安合并海通证券(史上最大券商合并案),服务"新质生产力"国家战略。

二、财务表现:盈利提升但资产结构承压

收入与利润双增:营收增长20.79%,净利润增长33.13%,主因市场回暖带动经纪和投行收入增长。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28.15%,延续向好趋势。

盈利能力改善:ROE提升至3.10%,净利率达37.54%,反映成本管控增效(三费占营收比同比下降)。

资产质量关注点

资产负债率74.45%,虽同比略降,但仍高于行业平均,需关注杠杆风险。

应收账款占归母净利润比例较高(330.59%),回款效率待提升。

三、现金流与资本状况

经营活动现金流强劲:净额38.25亿元(同比+8.94%),远超净利润,显示主业"造血"能力健康。

投资与筹资活动:投资现金流净额-6.69亿元(收缩因金融资产配置调整);筹资现金流净额-20.56亿元(源于负债减少)。

资本充足率稳健:净资本158.66亿元,资本杠杆率44.94%,流动性覆盖率279.75%,均高于监管红线。

四、管理层与治理结构

核心变动:2025年9月,周权正式接任董事长(原董事长宁敏因工作调动辞任)。周权是中国银行老将,曾任中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擅长资产负债管理与风险控制,其银行背景有望强化银证协同。

战略方向:公司取消监事会,优化董事会结构,聚焦"投研驱动+多策略"转型。新管理层强调"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

股东回报:中期分红每10股派0.204元,派息率10.03%,延续稳定回报传统。

五、未来前景与风险

1、增长机遇

政策红利:监管鼓励券商并购重组,中银证券参与多项大型项目(如国泰君安合并),有望提升市场份额。

科技金融赛道:中银科创母基金等布局,契合新质生产力投资方向。

银行系优势:依托中国银行资源,在跨境业务、财富管理领域有拓展潜力。

2、潜在风险

市场波动:自营投资业绩受股市波动影响大(2025年上半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负)。

资管规模收缩:受托管理规模较年初下降376亿元,需警惕业务流失。

行业竞争:头部券商人均薪酬超20万元,中银证券仅14.25万元,人才竞争压力存在。

六、投资视角总结

优势

背靠中国银行,资源协同性强。

投行和财富管理业务增速领先行业

现金流充裕,分红稳定。

挑战

资产负债率偏高,资管规模短期承压。

行业竞争激烈,需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分析基于中银证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公开券商研报(如上海证券报、Wind数据),所有数据截至2025年9月30日。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中银证券# #有色板块探底回升,铜方向领涨# #大消费逆势活跃,食品饮料方向领涨# $中银证券(SH601696)$ $仁和药业(SZ000650)$ $凌霄泵业(SZ00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