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现在看起来是进入了一个类似蔚来主品牌的周期。核心问题是,市场并不认为理想和蔚来品牌的车能够在一堆配置跟你差不多的性价比车型前面能保持几万块的溢价,但理想和蔚来又不想破价,这就变成了一个要量还是要价的问题,起码现在看起来两者都选择了要价,所以最近理想和蔚来主品牌销量都下滑的比较厉害。
背后的原因是 20 万以上的车型过去的定价瞄是特斯拉 Y。过去这些车型可以说我比特斯拉好在哪好在哪,YU7 发布后,定价逻辑变成了 YU7 变成了新的标杆。
YU7 带空悬和双电机的智驾版本卖 28 万,用户凭什么认可 ES6 三十万以上,这车定价就应该 28 左右。用户凭什么认为 L6 智驾增程版本能卖 28,这车就应该 25 ,26 左右,用户凭什么会认为 i8 非 VLA 智驾没冰箱彩电的版本能卖 32 万,这车市场广泛能接受的价格是 30 左右。
现在这俩品牌保持溢价的故事比如质感,高端品牌调性,换电&5C超充桩等元素,是有一批忠粉的,但这个人群比较窄,逻辑就这么简单,理想品牌如果还要量的话,就应该全系降价 2-3 万,这是个取舍问题